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15篇
来源:振兴乡镇 发布时间:2022-06-15 17:40:03 点击: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15篇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1
我结合所学所思,就本部门工作实际,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领会,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一以贯之。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区委系列文件精神,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三农”情怀,准确领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集中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二是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强化对挂钩帮扶村及水库移民库区、安置区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进一步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三是坚持以实干促振兴,结合部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发挥行业优势,把全区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深度融入隆阳脱贫攻坚战
(一)突出重点,持续抓好水库移民行业扶贫工作。一是持续巩固小湾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小湾电站隆阳库区累计投资44962.61万元,建成移民安置区4个,完成移民搬迁安置3756人,四个安置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高,人均纯收入均达10000元以上,没有群众因搬迁而导致贫困的情况发生。二是持续巩固避险解困项目成效。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总目标,对居住在地质灾害点或自然资源匮乏、生产生活长期发展不起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了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落实完成帮扶对象840户3045人,年内完成市、区验收。三是着力发挥项目效益。在后期扶持项目实施中,按照“贫困对象优先、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原则,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8350.76万元实施了70个后期扶持项目,其中:在全区16个贫困村累计投资3423.73万元,实施了22个后期扶持项目,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5841人。截至2019年底,全区852人建档立卡贫困移民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均已达到退出贫困标准。
(二)夯实责任,全力抓好定点扶贫工作。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由办机关党支部牵头组织与扶贫挂钩村(瓦窑镇繁荣村、克恭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落实帮党建、保稳定、促发展、共提高。二是健全帮扶机制,制定了“三挂四包”攻坚责任清单,围绕贫困村“村七条”退出标准,贫困户“户五条”退出标准,建立健全了部门包村,领导包组,干部包户的责任机制,完善干部职工的扶贫帮扶计划和方案,做到因村因户施策,确保措施到户精准。三是坚持因村派人精准。选优工作队员,选派了2名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科级干部担任工作队员。四是坚持资金使用精准。2018年以来,累积协调资金148.22余万元用于繁荣村、克恭村开展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相关工作。五是以脱贫攻坚全面巩固提升为根本目的,在工作保障上再强化。继续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2
乡村是承载人民精神生活,与城镇共同构成人民活动的重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其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其重要一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乡村;中华文化的最深厚的根基在乡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掘金点也在农村。只有从文化、经济、人才、产业等方面全方位出发,才能振兴乡村,才能促进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全方面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于产业振兴让农民富起来。在新型乡村共同体的建设中,农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他们“有干头、有赚头、有劲头”。而这需要有优质产业的支持,发挥特色产业的富民效应,譬如借助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手工艺等,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和百姓增收致富“一箭三雕”。因此,要把乡村产业的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生活更富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组织振兴让基层治理建起来。自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各地方政策也相继出台,为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奠定了基础。前些年,农村社会组织化弱化,过于依赖各级政府,这不仅不利于各项基层政务的展开,也不利于群众真正享受到国家各项利好政策。而如今,各地农村积极推行的“群众办事不出村大厅”、“红白理事会”、新乡贤治理模式等多种优化基层服务的好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切实解决群众问题,有效拉近了干群关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民众积极参与日常治理,提高参与度。由此可得,要想完善乡村的基层治理之路,需要将基层组织的建设落在实处,扎进群众心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人才振兴让能力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马太效应凸显,其中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在于部分地区没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不重视基层干部的政治引领,没有培养起干部的向心力。因此,着力建设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借助人才,激活乡村振兴。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党中央着眼于激发农村发展潜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应久久为功,加快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让乡村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绽放。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3
2月27日,“博士党建指导员”聘任仪式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范家庄乡上下跑村举行。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保定开放大学驻河北省曲阳县上下跑村工作队启动“博士支教计划”,聘请南开大学博士担任上下跑村“党建指导员”;聘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河北大学博士担任上下跑村“红色课堂辅导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保定开放大学驻上下跑村工作队扎实做好“阵地建设、红色引领、强村富民”三篇文章,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真正把农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点燃“红色引擎”,为乡村振兴“增力”。
红色文化作为乡村文化最鲜明的标识和最深厚的积淀,能最大程度汇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行动自觉和动力源泉。聘请“博士党建指导员”,发挥专家学者的资源优势,点燃“红色引擎”,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凝心聚力、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一是提升理论素养。通过“提升学历、学习理论、红色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拧紧村党支部书记“思想开关”,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二是增强治理能力。以村党员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班为抓手,分领域开设“微课堂”,根据业务需求、工作短板邀请专家学者讲授理论知识、传授实战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加强日常管理。通过“党课+红色基地”“党课+专题辅导”“党课+特色活动”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讲解党的知识,提升“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的吸引力,持续推进组织生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打造“红色课堂”,为乡村振兴“聚神”。
曲阳县范家庄乡的武家湾红色革命基地,曾是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晋察冀军三分区司令部、抗日曲阳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聂荣臻元帅也曾驻扎在此指挥领导抗日斗争。驻村工作队坚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自觉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打造“红色课堂”并请来博士担任“红色课堂辅导员”。一是开设“红色课堂”。盘活闲置用房,筹措资金配置了投影仪、音响、电脑等设备,开展“观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唱红色经典、读红色文学”活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结合,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红色课堂”打造成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理论学习、凝聚党员力量、开展教育活动的平台。二是讲好“红色故事”。针对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了“全国劳模讲党史”活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采取“线下+线上”双线并行的方式,开展既接地气又聚人气的党史宣讲,让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深植党员干部群众心中。针对全村青少年,开展了“红色故事会”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要求,现已开设5期“红色故事会”,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三是开展红色旅游。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红色研学旅游新模式,让红色故事讲起来、红色声音响起来、红色资源活起来,联合保定市博约学堂、河北云乡居集团等开展了“红色研学游”“红色一日游”活动,游客在感受红色文化、接受革命洗礼的同时,在村里吃、游、购、娱等消费,对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也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发展“红色产业”,为乡村振兴“筑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现实根基,是满足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一是坚持“党建+发展”思路。驻村工作队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保定伟业澡巾厂到村里建厂,对村里的闲置劳动力、留守妇女等开展缝纫、剪裁等技能培训,今年又进一步扩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目前已吸收20名务工人员到工厂工作,让村民在产业链条中就业增收(人均年收入24000元以上)。二是创新“党建+产业”模式。推行“支部+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模式,引导群众跟着党组织抓产业、调结构、增收入,“抱团”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驻村工作队带领党员干部打造出消费扶贫的“六个一模式”,保证了扶贫项目不受冲击、群众收入不受影响,10个月销售农产品64.23万元,再创新高。三是探索“党建+项目”路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正式发起“相约i-早教”项目,通过开展“3+9+X”新型教学模式和“智慧云课堂”新型载体的示范应用,探索出城市与山区教育资源双线并行共享共建的新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10月,上下跑村“相约i-早教”项目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全省仅5个),是全国获奖项目中唯一一个在脱贫村开展的乡村振兴项目。
创新“红色载体”,为乡村振兴“添彩”。
驻村工作队不断丰富拓展红色文化平台载体和展现形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立起来、动起来。一是做好新媒体宣传。紧跟全媒体时代的变革,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传播思维,围绕村情实际深挖鲜活素材,多渠道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开通“上下跑”抖音号、视频号,生动、直观讲述“上下跑的故事”。其中,围绕“乡村振兴启动世界冠军代言”和“全省首家农村社区教育‘i-早教实验室’挂牌上下跑村”两个主题制作的短视频,播放量突破20万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做好传统媒体宣传。实现了“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文字、网络上有信息”的舆论环境,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熟悉上下跑村以及沟通情况、推动工作、交流经验、树立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脱贫后的上下跑村,正奋力迈向通往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保定开放大学驻上下跑村工作队将继续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更精准、更多元、更高效、更坚实的脚步,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4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5
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主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果断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短短的9655个字,涵盖了“完善国家食粮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延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八个方面,是以“三农”为重心的工作部署,更是今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据,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进步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涉农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通关一号文件全文,责任感、使命感贯穿其中;“服务于民,奉献于民”的执政思想显而易见;踏足于实际,把要求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增强政府支持与保障能力,实现资源可延续利用,为增进经济长期较快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的连续第11年聚焦“三农”,粮食安全始终摆在首位,这是对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延续,更加突出了粮食安全、农业科研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主题,强调了深化改革,细化了具体措施。以具体的便民举措,助力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体质上与机制上摒弃弊端,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全面推进,是在今后工作中必须谨记的关键。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6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妈”、“张妈妈”。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7
今年两会提出重点工作包括减税、降费、消费、创新、乡村振兴、环保、教育、医保、住房……这些都事关老百姓切身,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仅学习好两会精神,更要把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好服务工作,踏踏实实地办好群众的每一件事,大家团结一致,我们的祖国会更加好。
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们看到了“大国担当”,当代青年要在“继承和创新”的探索中开创局面,要有“乘风破浪”的拼搏精神,要有“继往开来”的改革精神,勇于突破思维定势,既要继承过去的成功经验,又要摆脱“路径依赖”,学会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以新思路、新举措、新观念努力打开工作新局面。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8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是乡村生态振兴中的短板。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厕所革命”,___年,中央累计投入82.7亿元,改造农村厕所2103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74.09%。根据规划,到20xx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要达到85%。目前,我国正在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问到心目中的乡村生态振兴是个啥样子的时候,李连成说:“村子前面的小河干净了,山清了,绿色生态就是乡村振兴。”
乡村生态振兴,要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刘永好表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增强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生态服务能力,推进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要实施农业的绿色发展。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农业绿色发展“三不、两零、一全”的总体目标,就是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同时,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方面,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到20xx年的具体目标和到2030年的远景目标。
宋洪远表示,乡村生态振兴要在农业主体功能与空间布局上下力气,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管控、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等制度和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机制。要在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上下功夫,建立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制度,健全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要在产地环境保护治理上完善制度,紧扣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建立工业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健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制度。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9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xx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
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10
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肯定比三年做东、五年做西的人更容易成功。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总结三篇。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11
按照通知要求,汇报我县20x上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们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议、3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召开 2次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发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五年规划,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思路。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全县杂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4.57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40亩;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小区48个;新建标准化示范果园15个。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移。巩固和完善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现代农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果。目前园区内标房建设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新增投资额达3.63亿元。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组建注册并正常运营土地股份合作社248个,成员总数达11900户,入股土地18万亩。新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3家。
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已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包括耕地轮作、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等十几个项目。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把“大学进园区进企业”工程紧紧抓在手上,突出抓好34个校企、院企项目对接与深度合作。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8项;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950万元;引进高科技项目4项,新增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双创基地入孵科技型小微企业4家,大学与企业新增签约项目3个;正在开展老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合资合作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1.06亿元。
二是紧盯已经开展合作的重点项目,积极推动高校与园区、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的“秸秆炭化与炭基肥生产”技术,已完成与XXX兴沃生物制新材料有限公司实质性对接。省农科院8名博士正在进行土壤改良、玉米种耐旱机理研究、作物超高产群体创建等实验。
三是加强农村本土人才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人员结构。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按计划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突出文化引领,丰富百姓生活。在全县260个行政村建设“大喇叭”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建设和完善文化广场280个、文化墙6万延长米、农家书屋245个、文化活动室289个。
二是突出以德育人,培育文明民风。开设农村道德讲堂,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学雷锋先进个人、XXX好人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70人,有1万余户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和 “十星级文明户”。
(四)生态振兴方面
围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镇村组街(巷)户”同步推进,新硬化村屯路面1200多公里,安装路灯6200多盏,栽植树木500万株,栽植花草60万平方米,建农村饮水工程1227处,建成特色示范村35个、推进村150个。
(五)组织振兴方面
一是选优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通过清理退出一批、调整退出一批、选拔进入一批,将8名受过刑事处罚的村干部全部清理;对32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调整21人;选拔26名选派干部、致富能手担任村书记职务。
二是发展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新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创办经济实体26个,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5个。
三是发挥选派干部在乡村一线作用。在向上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促进乡镇财政增收、抓班子带队伍、壮大集体经济、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上,今年省市县选派干部共帮助派驻乡村协调项目294个,协调资金1.73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村一品”产业没有亮点,产业附加值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指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人居环境较差;乡村人才资源匮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依托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订单农业,发展商贸物流、杂粮种植加工、蔬菜种植销售、生猪和肉驴养殖加工、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
(二)稳步构建农业共营制体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土地股份合作社倾斜,力争到20x底实现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全覆盖,规范达标土地股份合作社150个。
(三)不断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发展绿色产业,培育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美丽经济”。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加大科技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提升农民农技水平。稳步开展设施农业、果树、农机、畜牧等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到20x底完成职业经理人90名、新型职业农民450名培训培养任务。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12
组建联合行动支部、做优党建联盟是新形势下开展党建工作的方法创新,是将党组织的组织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量、整合资源,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xx年x月xx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联合xx市农科院第二党支部、太仓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太仓市城厢镇xx味稻党支部共同发起成立“田园筑梦”联合行动支部(以下简称“联合行动支部”)。联合行动支部把xx村作为乡村振兴具体实践的“舞台阵地”,坚持党建资源联用共享、党员队伍联抓共管、业务发展联动共振、美丽乡村联创共育,在斩破单一组织壁垒、促进党建业务互融和助推xx实施乡村振兴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本调研报告从“田园筑梦”联合行动支部入手,对党建联盟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作用进行总结探讨。
一、组织党建联盟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与多数行业基层党组织一样,大部分涉农党组织党员数量少、组织力量弱,掌握资源有限、活动半径小,重业务、轻党建、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突出。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斩破“单打独斗”的组织壁垒,多维度、全方面整合资源、统筹发力,发挥党建“最大同心圆”的作用。组织党建联盟就是很好的实践例证,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一)组织党建联盟,是提升涉农基层组织力的迫切需要。党建联盟通过整合党建资源,推动联盟内组织共建、思想共建、队伍共建,携手开展扶贫帮困、振兴乡村等活动,能够有效打通联系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紧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主线,激发群众参与共治共建的热情和激情,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范围。
(二)组织党建联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有“能人”带头、人才支撑,而恰恰“人才”问题一直是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急需补足的一块短板。组织党建联盟可以把第一书记、优秀村干部、致富能人、技术人才等人才资源凝聚起来,组成乡村振兴“智囊团”,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组织党建联盟,是党建与业务融促的理想平台。党建联盟本质上是一个吸纳了农村、机关、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多维度、全覆盖的基层党建联合体,打破以往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力量单薄、创新不足的局面,使党建工作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充分把党建工作嵌入到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富民增收的中心工作中去,这为实现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提供了理想平台,真正起到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作用。
二、组织党建联盟需要注意的问题
党建联盟作为新兴的一种党建工作机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党建工作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但结合工作实际,仍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谨防联建不连“心”。在思想认识上,把党建联盟当成面子工程,挂牌多,实战少,不同程度出现“上级推一推,联盟动一动,面上过一过”的现象,缺少健全的长效机制,表现为“三分钟热度”,没有规范的运行管理办法、组织生活制度、人才共育机制等,导致联盟组织力涣散、战斗力不强,未能充分发挥党建联盟凝心聚力的作用。
(二)谨防联建不连“人”。在组织行动上,一是“领头雁”效应不明显,呈现出上面重视,下面轻视,上热下冷,呈现倒金字塔的“温差”现象,缺少联盟该有的韧性和主动性;二是党员参与度不高。党建联盟活动较少,影响力不足,部分党员没有群体归属感,认为联建联盟仅是少数人的联盟,起不到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三是群众参与度不高。党建联盟开展的活动范围较窄,受众群体仅限于联盟内部,群众参与度不高,不能做到“引进来、走出去”,示范效应不足。
(三)谨防联建不连“事”。在推动发展上,存在部分党建联盟只流于简单应付上级考核,忘却了成立联盟之初想把“要事”办好这一初心使命,仅满足于上几次联合党课、办几次联合党日活动,浮于表面,没有充分围绕中心任务发挥联盟的组织优势,达不到整合优势资源、团结动员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目的。
三、实施党建联盟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田园筑梦”联合行动支部由xx市、太仓市两级农技推广部门、xx市农科院科研部门和太仓市城厢镇xx味稻党支部共同发起组建,现有党员xx人,涵盖了第一书记、优秀村干部、新乡才、农技骨干、科研人才等,科技人才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x名,副高级职称人员xx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xx名,汇集了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集聚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联合行动支部成立以来,切实把党建资源和贴心服务下沉到三农工作中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支部联合、服务三农”的机关单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抱团共建、凝心聚力,发挥党建联盟的组织优势。
联合行动支部坚持“联”字优先,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了多方面的优势。一是实现了责任联包。联合行动支部在成立之初围绕“建设特色联盟助力乡村振兴”展开讨论,并基于此制定了联合共建方案,签订了共建协议,明确了各方职责、共建目标、共建内容,高起点谋划,形成抱团合力。二是实现了资源联享。统筹各方人才、技术、项目等优势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秉着事务“大家商量着办”的总原则,每年年初,联合行动支部会邀请所有党员参与“发挥联盟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问卷调查,为推动美丽xx建设献计献策。三是实现了制度联建。通过制定联盟党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为构建长效联盟机制作出有益探索。四是实现了活动联办。支部与支部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使得这个大群体党内政治生活更丰富。20xx年,联合行动支部共计开展组织活动xx次,其中党课x次、主题党日活动x次、技术项目咨询会x次、发展问题研讨会x次、专业化政策咨询x次。
(二)优势互补、辐射引领,发挥党建联盟的示范效应。
联合行动支部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各联盟支部在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中可以共享的优势资源,并以此延伸,在辐射示范引领方向上作出了多重探索。一是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实现人才共育。发挥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优势,推广和科研部门选派年轻干部到xx村蹲点锻炼,在农业生产一线提升专业能力。xx村也借鉴机关人才培养经验,健全完善“双培”制度,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农村生产管理人员,助力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发展共谋。推广部门和科研部门通过引进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提供农业项目、技术指导及政策咨询等服务,切实帮助xx村解决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问题;xx村充分发挥其阵地优势,协助推广和科研部门做好各类试验试范项目,共同构建助推村级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科研平台,与此同时,协助推广部门开展区域内农业生产现状的调研,反馈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发展瓶颈,为制定和优化涉农政策等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示范共建。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双线”工作方法,“引进来”是充分利用xx村这一共建阵地,主动开放循环农业展示馆、乡村振兴学堂、职业农民实训基地、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xx“海棠花红”示范基地等平台,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会团体等引进来,来体验农耕文化、农村文化、红色文化,增强辐射示范。而“走出去”则是充分利用好“主题党日”这一载体,联合开展“走基地、看变化、聚力量”等系列活动,看先进示范基地、学优秀组织团体、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三)提升服务、做实内容,发挥党建联盟的集聚效应。
一是坚持同向发力,打造生态产业。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xx村利用农田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现有农田xxxx亩,果园xxx亩,湖羊养殖场xx亩,产业布局基本调整到位。但产业之间如何互利共生、互融共促,产业与环境之间如何协调友好,是联合行动支部一直讨论的话题,也是xx村一直追求的目标。在联合行动支部的引导和支持下,xx村将生态循环农业置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重心加以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确立了“发展生态经济、提升生态质量、建设生态人居、繁荣生态文化”和“打造现代农业xx样本”的发展目标,在村域范围内已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发展,以农作物种植为基础,构建形成了“种植—秸秆饲料—养殖—肥料—种植”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农业产业基础更“实”,底色更“绿”。二是坚持同频共振,构建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产出效益。20xx年,在联合行动支部的集体谋划下,xx农场农文旅项目“美丽xx”正式启动,同年“味稻公园”正式立项,主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新建x.x公里稻田漫步游道;x万平方米xx广场工程;高标准农田提档改造;x座休闲驿站建设。xx农场xx公园xxxx年接待游客x万多人次,比去年增加x万人次,农业旅游收入超过xxx万元。三是坚持同步前行,推动富民增收。目前,xx村的发展已呈现出一二三产业互促互动、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文明村”“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xx十大幸福乡村”“xx市现代化农业建设示范村”等,从xx年前村级总资产不到xxx万元,到如今村级总资产近x亿元,xxxx年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收入xx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万元。近年来,xx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大幅增加,处处呈现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气象。
四、组织党建联盟的启示
(一)坚持政治导向。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要求。推进党建联盟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工作为纽带,以党组织为“轴心”,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确保各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坚持为民服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建联盟作用发挥的基本方向。组织党建联盟过程中,要善于当群众的“代言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使用,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人民群众才会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党建联盟才会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焕发勃勃生机。
(三)坚持创新培优。要破解党建联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单位性质不同、体制机制不同、沟通交流不畅等壁垒问题,加强团结协作,以改革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好联盟”,斩破壁垒,调动多方共治的积极性,进而构建从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到主题活动、服务群众、运行保障等一整套纵横结合、相互支撑的联盟矩阵,不断丰富和发挥党建联盟功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13
同志们:
从现在到 2020 年是我们补齐短板, 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 十九大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 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
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
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即年初目标承诺制。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 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 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 乡 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 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 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14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呼和浩特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这几天,通过在浙江大学学习,我认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是农民本身。改造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既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薄弱环节,也是脱贫攻坚战最大的难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扶贫先扶志。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习近平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再穷不能穷教育。习近平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他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_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结合我镇实际,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让广大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要驻村入户,经常性地深入到农户的家庭中去,与贫困群众贴得更近些,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每户的情况要心里有数。
二是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城市孩子一样,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扶贫战略,采取免、减、奖、贷、助、补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个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决不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不让他们输在起跑钱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教育才是根本。
三是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对贫困户进行就业再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助力脱贫攻坚。培训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等培训要求的原则,根据贫苦群众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市场的需求和贫困家庭的培训意愿,因地制宜,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提升培训,重点让贫困户、脱贫户掌握能致富的技能。希望贫困户通过培训,能提高贫困劳动力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真正发挥培训立竿见影的功效。
四是紧贴群众口味改进宣传方式。要大力塑造和宣传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产业扶贫等先进典型,营造齐心协力精准脱贫的良好舆论氛围,调动贫困群众人心思进、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帮扶干部进行培训,使驻村干部了解政策、吃透政策,要求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及帮扶干部在开展帮扶工作的同时,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手册,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包村干部微信群等自媒体及时推送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内容,加强沟通互动,提高村民参与率,真正将政策信息放到贫困户家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活动实现全覆盖。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随着脱贫攻坚日益深入,我们要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对症施策,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和更超常的力度,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乡村振兴形式与政策篇15
贴着地面的小草,大风也拔不起来。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刚刚过去的2020年,疫情狂风骤雨,党和国家迎难而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红色堡垒固若金汤、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疫情这场“大考”,我们答得顽强且坚定。誓言铮铮,初心不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现“十四五”精彩开局、全力实现乡村振兴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有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编辑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