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16篇】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3-05-03 09:45:07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1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体质健康,是指人体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能动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良好状态。
第三条: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
第四条:对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由学校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体育活动
第五条:按照国家或规定的标准,建设体育场地,配备体育设备、器材。制定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的管理维护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不将体育场地挪作他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
第六条: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向学生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第七条:学校每年召开运动会,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
第八条:学校在核定的教师编制数量内,根据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应当由专职体育教师授课。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及体育竞赛等活动的,计入教学工作量。
第九条: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应当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练习,并以室外活动为主。
第十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保证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确保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学校根据病残、体弱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保健活动和康复锻炼。
第十一条: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鼓励开展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制定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
第十二条: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制定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每天上午安排一次不少于三十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执行国家体育教学标准,保证体育活动质量,确保每个学生有足够活动时间。
第十三条:组织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确保测试成绩真实和准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的,方可参加三好学生评选。
第十四条: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测试时,应当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机制,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按规定办理学生伤害事故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学生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篇二: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通过体育课程、大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六年级每周3课时,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全面落实大课间制度,每天安排学生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安排阳光体育活动35分钟,每节课间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每学期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开设多种体育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体育社团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七、健全责任机制
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篇三: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通知精神,促进我校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体育教师及班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是负责安排学校按要求开设体育课,督促体育课规范教学,结合测试标准加强学生体质训练,组织人员开展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工作,督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
二、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学校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跑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初中每周3课时,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四、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全面落实大课间制度,每天安排学生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课,确保学生在校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利用QQ群、微信平台和体育相关软件等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五、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每学期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利用课后服务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的训练。
3、每年开展一次师生趣味运动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月月赛”活动,增强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4、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六、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学校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七、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八、健全责任机制
学校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九、特殊情况的处理
1、因病或残疾学生,确实不能参加锻炼的学生,应持正规医院出具的病历等证明材料,向学生提交免于执行锻炼的申请。学校领导小组签署意见后,将材料存入学生档案。
2、对确实丧失运动能力的,按相关要求上报。
篇四: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试行)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学校通过体育课、体锻课、课间大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课程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保健课程刚性要求,一至五年级每周5课时,2节体育锻炼课,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保健课程。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全面落实课间大活动,每天安排30分钟的课间大活动,做到内容、场地安排有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教导处督促检查,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并要求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利用QQ群和微信平台等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逐步完善体育课“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每学期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开设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社团活动;每学期结合学校足球特色组织开展校园足球大联赛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运动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五、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六、健全责任机制
学校要统筹安排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督促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体育教师、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篇五: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学校体质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XX)XX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提高认识,强化宣传。全校教师要提高对体质健康的认识,加强宣传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等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让社会、学校、家长和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防止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二条明确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与健康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与健康课时。其他学科不得挤占体育与健康课。
第三条严格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及每天锻炼1小时制度。每天安排大课间时间,精心组织跑操和踢毽子。任何教师不得占用学生大课间活动时间,确保大课间有实效,增强学生体质。每节课课间确保学生出教室适量活动或放松。
第四条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控。每天组织全体学生上午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建立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落实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
第五条体育与健康教师要认真执行国家体育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年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第六条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节”,涵盖全校性校运会、校园毽球联赛、跳绳比赛等大型活动。
第七条开展体育活动兴趣班,体育科组要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开展相应的体育兴趣班,丰富学生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体质。
第八条积极开展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并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体育科组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积极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质健康测试。测试时要有方案、有预案、有安全保障,确保测试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对请假暂时不能监测的学生给予补测,对因身体原因不能监测的,要出具医院证明或残疾证明。建立并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制度。测试要向家长进行反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任何人不得干预体质监测过程和结果。
第九条要加大宣传,利用“致家长一封信”或家长学校的形式加大体质管理宣传,引导家长正确认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和体育教育有机结合。
第十条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等职能部门要要加强监督,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体育课,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教师,责令整改。有家长反映违背本制度,并造成社会舆论影响的教师取消评优评模、晋级晋岗资格。
第十一条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责任制,学校定期研究学生体质情况,关注学生肥胖率变化,开展确有实效的体育锻炼,每人掌握2-3项运动技能。
2、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知识教育,帮助师生树立健康观念,丰富控制肥胖的健康知识,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学生超重肥胖,避免对肥胖儿童的歧视。
3、提供合格饮用水,改善学校午餐,优化膳食结构,改善烹调方式,因地制宜提供符合营养需求的食物,避免提供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落实陪餐制度,对学生餐的营养与安全进行监督。
4、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专课专用,认真开展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校内、校外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每周至少三小时高强度身体活动,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
5、每天上下午分别做广播操和室内操,不得占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防止流于形式,每年“校园体育节”开展班级广播操评比。
6、发扬学校武术特色,引入咏春课程,学生在习得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肥胖。
7、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教师上课不拖堂,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并进行适当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
8、注重精讲精练,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作业登记和作业调控,一、二年级没有书面回家作业,其他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
9、每天布置学生体育锻炼家庭作业,通过“晓黑板”推送要求,学生每天上报锻炼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开展自我管理,养成健康饮食和运动锻炼的行为习惯。
10、寒假、暑假发放《假期体育锻炼小贴士》,布置“特殊的体育作业”,开学时评选“健身小健将”,督促学生假期锻炼,降低学生肥胖率。
11、每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为每个学生开具体育运动个性处方,向家长反馈,督促孩子开展针对性锻炼。
12、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指导,发放预防肥胖小贴士,充分发挥家长的监护作用。
13、加强肥胖学生干预,家校携手通过合理膳食、积极身体活动和心理支持对超重肥胖学生进行体重管理。
14、加强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的监测,加强分类指导。
篇七: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要求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利用QQ群和微信平台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求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要开设足球、篮球、乒乓、田径等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乒乓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春季田径运动会”“冬季体育艺术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学校体育竞赛体系。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讨。教导处每学期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五、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七、健全责任机制。要统筹本区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督促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落实学校“健康副校长”工作职责。要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八、强化督导检查。学校要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作为督导评估内容,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督导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体育教研组重要依据。要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学校监督举报电话XXX,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篇八: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校体质监测工作,保证学校获取客观准确的学生体质健康资料,推动全体学生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1、建立科学的学校作息制度,保障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学校制订的作息时间表,应向学生及家长、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任务是:对监测对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统计与分析监测数据;公布监测结果,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决策和研究提供服务。
3、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应坚持科学、统一、系统的原则,做到组织严密、取样客观、操作规范、结果准确。
4、各班班主任负责全班体质健康监测及汇总工作,学校校委会共同建立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5、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6、体质健康测试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程序,遵守操作规定,使用国家指定的测试器材和数据汇总方式,实行技术监督和医务保障制度。
7、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实行统一公布制度。监测结果应遵照《统计法》对统计资料公布和管理的有关规定,经校学生体质健康蓝测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公布。未公布前,任何个人不得公布和公开使用。
8、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属保密资料。学校各科室应当采取必要的保密及安全措施,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做好监测数据和资料的保管、保密作。未经同意,不得向任何个人提供监测数据和资料。
9、学校学生可以通过检测结果公告和临测报告等获取有关信息。
篇九: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生体质管理制度》如下:
一、学校按照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地,配备体育设备、器材,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每年召开学“校长杯”足球赛、篮球赛等,利用“快乐星期五”适时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
三、积极组织开展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及体育竞赛等活动,组建各种学生体育社团,提高学生竞技水平,培养体育竞技人才。
四、每天保证学生体育锻炼1小时时间。争取让学生能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尽量减少近视率和肥胖率的发生比率。
五、适时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家长有义务监督孩子在家好好锻炼,保证质量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学校定期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六、学校严格按照课时计划开足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学校无特殊情况不得削减或者挤占体育课时。
七、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八、抓好体育工作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工作评价机制,通过实践操作,现场展示、现场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耐力、体能方面的监测,结果作为评价体育教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同时将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情况告知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完善学生视力监测机制。
九、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建立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机制,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
篇十: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五项管理”(作业、睡眠、读物、手机、体质管理)要求,依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我校制定以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切实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由教务处、德育处齐抓共管。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由每天巡视并做好记录。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利用课后服务创建体育社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等项目的训练。
3、每学年组织开展秋季运动会。
4、体育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备课,每学期开展集体研学、公开课展示。
五、体质健康管理
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1、学校把此工作例为学校工作计划内,按照《标准》的实施要求统一安排,制定实施计划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做到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各有关部门人员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并将此工作列入学校年终考核之中。
2、测试要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数据的记录要真实,杜绝虚拟测试成绩。表册填写字迹清楚、工整,不改写,格式正确。
3、针对学生身体特点,考虑气候、场地等因素,科学组织测试工作,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4、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都要对学生提出安全要求。要利用班会和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达标及训练的安全教育。
5、测试小组务必认真组织测试工作,并按时将相关表册整理上报。
6、学校对《标准》测试工作要定期自查。
七、健全责任机制
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
篇十一: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XX〕XX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如下实施细则。
一、加强学校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教务主任体育老师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并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和每年体检档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体质健康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丰富我校体质健康教育的载体、形式、途径、内容和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增强家校联系
身体是学生之根本,因此,我校注重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以校为整体、以班为单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家校结合方式,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和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强化课时保障要求
我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每周一二年级开设4节体育课(体育与健康、体育与足球)三-六年级开设3节体育课,对不按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或擅自挤占学生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的现象严肃追究责任。
四、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强化体育管理
学校管理要着力保障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早上9:50-10:30、下午15:00-15:30统一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此外,每周四或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课,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也在学习中得到了锻炼。家园共育是教育的趋势所向,我校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诸如做家务、手工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锻炼任务,学校也积极推荐或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五、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强化技能与教学并重
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以2021年需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为目标。我校开设了花样跳绳的特色项目,并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足球、篮球、排球等多项体育项目的锻炼。此外,我校还成立了体育爱好社团,篮球、跳绳、乒乓球、轮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各项目的训练,每年组织开展校园运动会、体育艺术节、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
六、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强化考查监测机制
学校根据钟山区教育局制定的教育职能工作评分细则(学校目标绩效考核)对应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内部评价考核体系,每到期末,都会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严格考核,为体育中考做好日常的积累与准备。此外,学校还注重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并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并且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学期两次全覆盖视力筛查。
七、做好体质健康监测,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
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监测,每学期定期进行体能测试,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并根据学生实际体质健康水平,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计划,每节课对学生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八、健全责任机制,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
我校根据教育局下发的相关细则,进一步细化了校园体质健康管理规定,明确每周的课时数、教学要求等相关内容,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各教研组于每周二-四进行集体教研活动,以促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明确学校和家庭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和学生的保险意识,明确学生入学购买意外伤害等保险,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明确体育运动中学生、家长、学校的责任和发生意外伤害后的处理办法及流程,建立健全校长、家长、学生责任制。
九、强化督导检查,让学生体质健康科学发展
我校积极与钟山区教育局等部门及各责任督学协同配合,从2021年6月起将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作为督导评估内容,将学生体质管理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学校还要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十、本细则自2021年6月起开始实施。
篇十二: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上报工作,进一步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我校的全面实施。根据教育部《关于数据上报工作的相关说明》的要求,结合实际,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与公告以及上报工作的具体制度如下: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情况通报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与上报工作的通知》,召开数据上报工作会,对数据上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认清数据报送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数据报送工作的计划和实施办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规定检测,确保上报数据准确。
二、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
三、定情排查工作
指定专人负责数据上报工作,不可以对数据上报工作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学校数据上报按规定数据格式和方法上报,数据真实,不许有弄虚作假的现象
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制度
我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实行统一公布制度。
1、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由教导处公布。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布后,各班级可以公布本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
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资料属保密资料。学校各处室应当采取必要的保密及安全措施,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做好监测数据和资料的保管、保密工作。未经学校同意,不得向任何个人提供监测数据和资料。
3、经学校批准有美处室在遵守保管、保密制度的情况下,可无偿使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和资料。
4、学校学生可以通过监测结果公告和监测报告等获取有关信息
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测试与上报工作要求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数据上报工作认识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工作,是贯彻落实健康第冰教育思想,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手段。对全国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对于掌握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衡量体育教学成果,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数据上报制度的实施将使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步入量化管理的新阶段。
(二)建立健全数据上报工作制度
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列入工作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出数据上报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办法,从软硬件配备、技术培训、监督检查、工作考评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落实数据上报工作。要继续组织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明确学校数据上报工作的责任,把工作落实到人,做到层层有人管,层层抓落实。
(三)数据上报工作要求
1、报送数据的方法根据教育部《通知》的要求,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均应按照要求通过互联网络,将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报送至“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简称“国家数据库”)。并注意保存学校代码及国家数据库会员注册号,以备日后查询学校统计报表。
2、报送数据学校的比例和项目。按照教育部对报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学校数量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上报测试数据数量。
篇十三: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意识,鼓励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在室外多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了解体育运动的常识,了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和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大课间、体育竞赛、学校体育活动、班级活动、家校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足开齐,一二年级每周四节课,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节课,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时间。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1、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体育活动时间至少达一小时,上午下午各安排了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因此大课间是不允许老师留学生在班级或者办公室,所有老师也必须和学生一起到操场参加阳光体育活动。
2、课间10分钟是学生们休息放松的时间,不是老师们讲题,布置作业的时间,课间10分钟必须让学生走出教室活动。
3、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情况,布置体育家庭活动作业,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体育锻炼活动。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学期初体育组都会让各年级组备课组长拟定本学期几项技能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课程,目的让每位学生都掌握几项运动技能,学期末对所学技能进行抽测,查看学生技能学习情况,确保教学质量。
2、学校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啦啦操、轮滑等运动社团,足球、篮球、轮滑、啦啦操每周开展专项训练,每年九月进行专项运动员选拔,通过训练、比赛来选拔队员。
3、课程教学中心每学期会安排教学视导,针对年轻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专项视导。
4、每学期体育教研组长会安排多次教研活动,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讨。
5、每学年安排一次全校性运动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项目种类广,面向全体学生开展。
五、完善体制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1、学校将学生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对于不能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
2、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每学期发给学生家长,并让家长签字确认后,将反馈意见带到学校。
3、学校严格落实青少年防近视要求,每学期两次对学生视力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确保学生视力水平保持良好状态。
六、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每年九月开始进行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数据测试采集工作,并认真落实抽测复核制度,保证数据真实有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书,让学生和家长知道学生真实体质健康数据,并按照要求制定相应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七、健全责任机制
1、学校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并在校内聘任“健康副校长”。强化督导检查每日大课间活动情况,巡视体育课课堂教学活动情况,重点检查学生课间10分钟活动情况。
2、学校校门口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监督举报电话,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篇十四: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育建设,弘扬体育文化精神,加强学生体质的锻炼精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特制定“体质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一至五年级每周安排5节体育课,两次体育活动。
2、全面落实大课间活动和每天锻炼1小时制度:
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适宜、适量的体育家庭作业,遵循的是学生自觉参与的原则,引导学生校外参与体育锻炼。通过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保障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
3、全面落实两操两活动:
(1)保障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根据不同年级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内容。
(2)落实每天的两操:晴天每天上午安排早操,下午安排室内操;雨天上下午个安排1次室内操。
4、保护学生视力,近视防控机制:
(1)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任课老师要做好管理、提醒和纠错,确保学生眼保健操的质量。
(2)卫生室落实监测机制每学期进行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随时监控全体学生的视力状况。
5、全面落实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1)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XX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
(2)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
(3)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
篇十五: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为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小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活动时间、内容
“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时间由快乐大课间活动、眼保健操、体育与健康课时间组成。
1、快乐大课间活动:每天安排早操、大课间活动;
2、眼保健操:每天组织学生做好上下午各1次眼保健操;
3、体育与健康课:按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3、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当天参加下午大课间,确保一小时;
4、雨天大课间活动安排;
5、要求教师必须参加大课间及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和学生共同锻炼、共同活动。
三、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落实“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工作的领导。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主任为副组长,教导处其它成员等组成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监督和检查。本着对国家、社会、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把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教育工作来抓,充分落实。
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体育组、各班班主任
(二)加强体质管理
1、我校将不定期组织专职体育教师进行新课标培训,通过录制游戏或辅助练习的短视频,让学生乐学、乐练,扎实上好每堂体育课。指导学生规范做好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检查纳入校级四项竞赛,与班主任考核挂勾。利用晨间谈话、主题班会课,定期给学生讲解爱眼护眼相关知识。
2、利用校级拓展课,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特色课,指导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
3、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班主任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个性化体育作业,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和训练量。
4、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结合体育节开展广播操、眼操、跳绳、足球等体育专项运动竞技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校级拓展课、社团、校队等专项训练,达到培优提升效果,发展学生体育特长。
(三)建立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调研制度
制定中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对课堂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提高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和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四)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篇十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
20XX中小学学生“五项管理”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扎实做好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項管理,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环境,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和学校工作具体部署,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职责
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増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正常开展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由学校教导处主管具体的体育工作,体育教师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组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确保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锻炼。
二、强化措施,上好两操
1、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保证学生每天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有序开展及各半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落实和完善阳光体育大课间制度,并有效实施和开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减少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
2、保证开齐上好体育课
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情况,保质保量开齐上好体育课,学校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强占体育课。
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每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做到每年秋季对学生进行检,规范监方法,严格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将监测结果在规定时间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竟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路。
(1)课间操
学校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由体育老师按时组织。建立课间操常规,严格纪律,保证课间操顺利开展。成立课间操检查小组,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课间操检查评比,由科任组长打分后公布成绩。强化学生正确认识锻炼身体的含义
(2)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两个大课间间操余下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由各班主任负责,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各班把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体育竞赛
学校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和课间操的基础上,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创建学校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的体育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体育节”“学校运动会”“全校学生广播操比赛”“眼保健操比赛”“班级足球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体育竞赛体系。体育老师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竟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氖围。
四、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