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5篇
来源: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9-05 13:55:04 点击:
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5篇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 721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策略 温世樟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20 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721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策略
温世樟 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我国历来重视思政课程教学。但现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却普遍存在“知行脱节”“知多行少”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思考的命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适逢互联网信息时代到来,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融合起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行改善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中学教学改革当中必行的一个环节。
【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线上;线下;融合式
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与教育领域产生了密切的联系,采用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不仅能够督促学生更好地在教学氛围当中吸收相关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道德与法治思想的进一步宣传推广,使整个社会和学校内部形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良好氛围。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学校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即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课”,加之学校及教师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确处于劣势,学生往往会为了主要课程的学习,而忽视道德法治课程内容的获取。尽管一些学校适当的组织了相应的实践活动,但那其实只是“面子工程”,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学生对于道德品质培养以及法律观念的获得总是处于低层次阶段。
1.2 授课形式单一 教学形式单一不仅是道德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最关键问题,对于中小学各科课程而言,都存在着这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相匹配,许多教师在代课老师的岗位,却没有能够予以自己的职业过多的关注和学习,导致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现实情况脱轨。另外,大多数教师不会对道德法治课程教学策略进行创新,照搬旧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主导的单一讲授的方式,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策略
2.1 线上宣传道德法治理念,线下组织相关实践活动 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教学策略,其中又分为多种类型,应当结合学生学习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类型的方法,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线上以互联网形式为主,形成文字、视频和图片,放到互联网平台上或发到微信群和公众号等平台,以便于学生相互传阅,甚至可以通过学生家长向社会传播。线下应当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本门课程的真正价值意义。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当中,第四课和第五课的课程内容分别讲到了“社会生活讲道德”和“做守法公民”,教师可以在授课结束后,把相关的授课内容上传到互联网平台或公众号当中。另外在线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拍摄一些与社会道德和遵纪守法相关的小视频,比如第四课中的三个主题分为三个小组拍摄相关主题的小视频,第五课中的三个主题再分三个小组,以同样的做法,学生在拍摄小视频的过程,能够进一步感知道德与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最终形成的六段视频,教师也可以再次通过线上发
2020 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
722 布的形式推广出去,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2]。
2.2 线上收集教学材料,线下开拓多样教学形式 在互联网当中蕴涵着大量的教学资源材料,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上网的形式收集教学学习资料,这样远比教师通过自己观察等形式获得的更多。在线下教师可以依据自己所获得的材料,拓展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分组讨论、玩游戏、角色扮演等。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时,教师可以恰当的联系当前疫情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感,青年人以及一些社会普通人的社会责任感,由此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大量的收集网络上一些疫情期间平凡英雄的事迹,如钟南山等先进医护人员的勇敢事迹,将其做成视频或课件在课堂当中播放。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展开角色扮演,最后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如:当自己在医护人员岗位或解放军岗位时,面对疫情突如其来,会做什么?也可以谈谈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 线上线下考核方式多元化 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是一门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但从一定意义上讲,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很难用分数或固定的试卷形式来衡量学生或给学生予以一些等级标准。因此,针对道德法治课程,应当结合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多元化的考核方法。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师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主要交流的话题为: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你和你的朋友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前你们闹过什么样的矛盾,以后你面对同样的事情会怎样做?在线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并且发布到微信群当中,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增进学生的友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利用线上线下融合式的教学策略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仅能够提升总体教学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在于能够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的起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品德,形成相应法律观念的作用。同时这种教学策略也是符合新时代教学改革发展目标的创新性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梅昌林.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0283-0283. [2]郝瑞雪.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策略之我见[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5):1-1.
篇二: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教书育人(上旬刊) 2022 年 第 01 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既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融合时政热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焕发课堂教学活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教学质量。一、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需要道德与法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要教育学生树立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形势和取得重大发展成就,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发展政策及战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促进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够与时代的脉搏相结合,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政治和发展形势,认识国家发展的政策和战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将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融合,进行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与学又好又快发展。
(三)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需要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中教师是主体,以单一的灌输式展开教学,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考点知识的机械记忆。随着新课改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和中考命题试卷中,为思政课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注入了活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及时代局势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有效融合时政热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此外,将时政热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融合,能够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融于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有效融合的原则(一)依据教材教学内容精选时政热点的原则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研究梳理教材核心知识点,并归纳出其内在的联系。根据核心知识点选择好时政热点材料,既要覆盖面广,又要经典具有代表性材料,不能太泛滥。选用的材料最好一个材料能贯穿整堂课的讲解,这样既可以节省看大量时事政治材料的时间,又可以对同一时事材料有较深入的分析探究,加深对材料蕴含的知识点的理解。否则,材料过多学生看得眼花缭乱,造成喧宾夺主的感觉。 (二)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创选问题的原则情景问题创设的切实与否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创设选择问题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心理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刘宝东 (甘肃省靖远县第七中学) [ 摘
要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融入时政热点,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就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融合的必要性、原则、应对的策略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时政热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 基金项目:
本文系 2020 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114。
33●观点变化等情况来创设选择问题,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究,去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才能达到有效教学。(三)时政热点材料展现“真实生动”原则一般材料的展现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学生不免感觉无趣。教师要在展现材料时,再融合漫画、音乐、影视、FLASH 动画等直观的方式,或者精心选择和切实创设一些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鲜活情景,并链接真实生动的热点材料,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探究,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三、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有效融合的策略(一)精心选择时政热点,增强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师要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时政热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乐学会学。同时,还要关注时政热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
能够与教材内容有效融合,加强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拓展延伸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教学效果。例如,九年级中考专题:建党 100 周年考点复习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全国脱贫攻坚表彰总结大会视频和相关的时政热点材料,让学生感悟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指引学生传承民族精神,砥砺奋进新时代,跟党走好新长征路,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体会到党是中流砥柱,是国家的脊梁。通过选取时政热点专题融合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二)优化设计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师要优化教学情景,精选典型热点案例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营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和谐共振的阳光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绽放活力,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同时,时政热点的有效运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有利于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外,选用时政热点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建教学情境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情景再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具体的环境,以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注重适时适度有机融合,打造高效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导致学生不爱学习,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创设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时机,将经典案例热点材料巧设妙引、适时适度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感官和主动性,引领学生结合时政热点进行学习掌握教材的知识观点,促使学生关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时,教师借用多媒体展示武汉抗击疫情的案例,鲜活的案例融入教学,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来学习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时政热点素材进行综合整理,制作成简短的视频动图,让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武汉疫情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影响。在视频中,学生看到全国各地的医疗人员不怕牺牲奋不顾身奔赴武汉治病救人抗击疫情的感人场景,使学生身历其境地感悟“最美逆行者”敬畏生命、爱国敬业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内心自发地对“最美逆行者”产生尊重爱慕之情。然后,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领悟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学会保护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
( 四 ) 构建绿色开放的教学平台,诱发学生的主动性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借助时政热点资源构建绿色开放的教学平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和展示才能。例如,课前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寻找与教学内容紧密链接的时政热点,展开播报交流、探寻问题及作业的竞赛活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技能,链接相关的时政热点材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开通了教学与生活的链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拓展深化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体现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理念。
总之,创新教学是引领教学发展的活力。时政热点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作为一种新的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增添趣味和活力,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探究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 [1] 吴锡爱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的应用探微[J]. 考试周刊,2018(32).[2] 黄保中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政引入策略分析[J]. 中学教学参考,2017(28).(责任编辑:吕研)
篇三: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iddot; 214 ·9 2019 年 年 4 4 月02 思想政治教育
教
育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阳 旭 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中学,贵州 铜仁 554108
摘要: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是时代所需。而探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的融合,更加有必要。本文结合农村初中的教学实际,谈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24(2019)02-0214-01
随着初中新课标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作为一名教育者 ,如何面对叛逆期的学生,运用有效策略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值得探索的课题,特别是在农村,面对着大量的留守儿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意义。
1 重视课程,加强自身的储备
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老师对这门课的传授质量。作为生活阅历尚低的初中生而言,德育课程将是其认识社会,学习如何成为心智成熟的人的第一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名言,足以见得德育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真备课,深入研究课程教材,仔细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的契合点,明确教学目的。
例如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制一年级课程中《校园生活真快乐》,此单元的道德与法治目的在于教育初中生们学习如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教育孩子如何与同学和睦礼让相处等内容,让孩子们在课程中学习到谦让、友善、包容、积极心态等正面的心理内容。
在重视课程作用的基础上,教师们应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有些教师自身可能并不具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捉襟见肘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将使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识变得尤其艰难。所以,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充分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甚至推荐获取心理学上的相关证书,例如:心理咨询师证书,以此来获取更加专业的知识储备。
2 活跃氛围,加入游戏式教学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参考与依据,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整个教学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只是照着教材进行教学,将使课堂氛围变得僵冷。融入游戏于课堂中,发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活跃,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玩的天性仍在他们的骨子里,这样的教学氛围将使他们的学习效果大大优化。
例如在课堂中学到《我不耍赖皮》一课时,完全可以设计一个类似与“谁是卧底”的游戏,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按8 个人一组进行游戏,将“赖皮”作为唯一特殊的身份,通过每个同学的描述与推测,来找出“赖皮”身份。从而让同学们在游戏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失败的悲伤,以及良性竞争的动力,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学会区分什么是正面的情绪,什么是负面的情绪,如何以平常心去对待这些人所皆有的情绪,不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3 丰富内容,增加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法又称情景式教学,是一种以强调师生的双向情感感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其途径是通过创建一种相互的交往形式、沟通交流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从内心深处热爱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关爱、包容,与学生交流时,多表达亲切、温暖的情感,进而让学生们能生活在一种被积极和良好的情绪包围的氛围中。
可以说,将这样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恰当地融入其中,毕竟心理教育是以实践为基石的。
例如在《我来做主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家长”、“客人”等角色,并安排一些固定情节与道具,同时给学生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们通过接客与做客,明白了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同时可以设置诸如主人发现贵重物品遗失的情节,安排学生们自主应对,纠正他们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得到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引导。
4 注重实践,融入生活化教学
任何课程的设置,其终极目的都在于使学生能运用知识于实践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目的也不例外。为了加强课程效果,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家庭作业,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帮助学生在书本知识以外通过生活实践得到更深刻真实的体验。相对于情景体验式学习而言,生活化学习将更加真实,更加具有实用性。
例如在《美丽的冬天》一课中,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体验美丽的大自然。仅仅以课堂教学方式,播放视频、课件是不足以满足教学需要的,这就需要老师以实际情况为准,布置课外作业,让家长带领孩子去到冬天的公园里,高山上,小溪边去亲近自然,体验冬天的自然独特的韵味,同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在同学们体验过大自然之后,告之生活的变化如四季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同时也能教导学生,人类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当生活的压力无法释放时,或许亲近自然将成为重要的疏解手段。
5 关心点滴,实现课下交流
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限于课堂40 分钟的短暂教学时间。设置该课程的目的也绝不止于课堂上的学生的良好反映。除了课外实践以外,老师在学生课外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也应有责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从短期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将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学生视老师为朋友,良师益友的关系从另一方面也能对课堂效果进行优化,从长期来看,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生活中的心理健康状态,日常爱好等也有助于教师优化课堂输出内容。在课堂之外建立师生交流群,当同学遇到生活中的烦心事是有地方宣泄,这样的方法本身就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样的交流群还有一个好处在于可以有效避免心理问题滞留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的疑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只有从教师素质,教学方式,有效手段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将这门综合性课程上到学生的心里去。本文提及的方法都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方式。教学是一件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的事,教学相长,充分掌握这门课的教学规律,找到学生的理解点,才能因材施教,实现层次化的教学,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万龙,新时期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2017(01):182. [2]胡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198-199. [3]宋欢,探析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林区教学,2015(11):112-113. [4]孟万金,官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转型升级[J].中初中心理健康教育,2016(16):43-46.
篇四: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论坛 幸福生活指南 55幸福生活指南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探究 许璐楠 河南省商丘市第五中学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其中不仅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又将中华文化中的广博知识纳于其中。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挖掘中华国粹的教育价值,深刻认知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枷锁,革新教学内容,真正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同时,强化爱国情怀,为推动学生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融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教师要将传统文化内容充分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让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典范性知识引导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质朴的道德操守,真正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价值最大化。
一、科学运用国学经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科学运用国学经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领学生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国学经典中的核心部分,并将其有效运用,为学生营造出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中学序曲》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兴趣引导法”。在课前,教师可将“为人之学”相关论语内容进行收集,如:“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修己以安百姓”等等。在课上,教师可先将该国学内容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猜想该经典内容所表达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但对学生的实际讨论内容和具体探究方式不进行过分干涉。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述最终结论,并将其中的偏差部分进行整理,规划成班级统一性问题结合课本核心内容二次剖析。教师在带领学生剖析论语内容后,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学习和探索”与自身成长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投身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
在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该堂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为线索挖掘国学经典中的其他优秀文化,并将其以书面记录的形式分享给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以此共同探究其中的重要部分和精华部分。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切实形成情感沟通的桥梁。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以国学经典内容为载体,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有探索国学经典内容的兴趣,最终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德育教育实效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德育教育实效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就要牢牢抓住学生这一特性,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多元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使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得以有效性提升。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学会学习》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游戏教学法”。在课前,教师可先将论语中“知行合一”的相关内容发布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知行合一”的具体含义进行挖掘,同时让学生找出符合该含义的论语词句,并将其具体意义与相关故事进行整理。在课上,教师可就此开展“国学经典知识分享竞赛”,教师可邀请某一同学展示自己所带来的新鲜资讯或相关知识,在该同学展示过程中,其余同学可就此提出疑问,展示同学根据问题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教师在一旁做好裁判和辅助解释工作,必要时帮助学生分析和讲解。在该同学展示完成后,教师再随机引导第二名同学以同样的方式展示相关内容。接着,其余同学作为大众评审在两名同学分别展示完成后,根据展示内容的准确度和表达效果为其投票,票数最多的同学则接受第三名同学的挑战,并以此类推。在活动接近尾声时,教师要将班级中学生收集的国学经典内容以树状图的形式进行归纳,并根据其中的核心含义,结合该堂课程的主要内容,展开该堂课程内容的最后总结。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迅速形成学习共同体,并能够在良性竞争中不断革新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这不仅能够使学生不断丰富经典国学内容,同时也能够使课堂的德育实效性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迅速发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化课堂的目的。
三、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推动正确观念形成三、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推动正确观念形成
道德与法治的最终效果无法通过书面成绩进行评定,因此教师要将书本中的内容进行外化,使学生将书本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力求传统文化经典中所提到的“修身养性”,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主学习发展、服务社会,从而引领学生逐步了解社会发展本质、参与社会实践生活。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认识自己》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实践教学法”。在课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了解“见贤思齐”的具体精神,并让学生根据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建立起自己的道德体系。接着,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随机分配不同的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探究方式挖掘“发现更好自我”的具体措施。如:“开展主题调研”、“参加公益活动”、“制作宣传板报”等等。在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以消极负面的态度评判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要引导各个小组成员将最终的实验报告进行整理和分享,并阐述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成长。最后,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的不同实践方式给予不同的评价和建议,并提出真诚的帮助,让学生完善实践活动,从而让各个小组成员真正地发现自我、展示出更好的自我,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最终的实践结果以书面的形式生成报告,并将其留置于班级中,使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够时时受其影响,从而真正了解“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具体措施,真正做到“见贤思齐”。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经典中“吾日三省吾身”的真正含义,进而将文字性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加强道德与法治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真善美的种子,树立文化自信,形成人文素养,传递正能量。同时,道德与法治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合,也能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行为受到良好的影响。
总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时,要科学、有效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育发展。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灵魂之中。这不但能够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开端,又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真正使道德与法治理课堂散发出中国传统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云设.道德渗透法治精神——关于新课改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几点看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1):166,168. [2]王亚琴.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中学课程资源,2020(12):15-16+46. [3]梁国珠.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J]祖国,2019(24):77-78. [4]林官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8(13):42-43+29. [5]邱乙林.情景体验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18):150.
篇五:试论中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融合
三_萄壁ij__三_蘸2021.3随着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当前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教学的主要教育目标,学校需要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这也是学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学校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内容也有着相同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加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当中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能够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更能使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更具有自身的课程特色,以此保证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全面体现。(一)提升德育教学时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体现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当中,也不仅仅只是一门以德育为主的教育学科。其更多的是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目标的导向学科。能够指导学生的人生理想、目标思想以及相关的社会观念,是教育学生思想的重要工具,可以让当前新时代的学生将自身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形成国家的价值观念,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也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网络上的资源十分丰富,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现在的学生面临着相关社会价值观念的考验。初中生年龄偏小,社会的阅历不够丰富,自身的认知观念也没有全面的形成,思考问题时不够全面,因此导致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对外界诱惑的抵抗能力也不足。而且我国社会处于发展的阶段,学生在价值观养成的道路上容易出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以此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进行培养与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路径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意义,能够有利于构建当前的特色教学课程,也能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理想走入正确的道路。因此对于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Junior Middle Schools(Weibei Junior High School,Wusha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YANG Ning【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people"s attention to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has also beencontinuously paid attention to, which has also affecte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refor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moral awareness and the awakening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schools have also improved therelevant moral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Pay attention to and establish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students.【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ethics and rule of law; Integration path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入□甘肃省武山县渭北初级中学 甘肃省武山县渭北初级中学 杨 杨 宁【摘 要】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也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因此伴随着人们道德意识的提高,法治意识的觉醒,学校也提高了相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路径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7-0085-02Guanli德育管理Deyu85万方数据
2021.3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与科学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核心价值观念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强调科学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对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料来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创新。其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要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重视,这也就要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预留出几分钟自我展示的时间,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念进行相关内容的演讲或者讨论,其他的学生进行评价。最后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围绕学生亲身经历进行课堂的讲授,结合课程的内容,以此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法治课程的融合效果有所提升。例如,在“友好交往礼为先”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有关交往的资料,使学生讨论其中交往的过程是否成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礼”的重要性,再让学生结合资料谈一谈“如果是你,会怎么做?”以此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二)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榜样的作用来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榜样能够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精心选择相关人物的事迹,以榜样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以及品德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榜样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相关的主题班会、宣传活动等,活动中介绍榜样人物的优良品质,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并且能够通过相关的事迹来使学生深刻的感受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例如,在“我们崇尚公平”这一课当中,为了引导学生形成公平的观念,也使学生成为维护公平的人,需要将其中的价值观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维护公平的榜样,比如“法官”的形象,使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维护公平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三)与教学情境相结合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当中进行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能够再现当时的社会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其中的价值观念,以此获得更好的价值观体验。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利于更好地活跃当前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进行充分的调动,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思考在情境中有关价值观的问题,在学生交流与讨论后,教师要注意进行总结,使道德与法治的课程能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合,学生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例如,在“隐私受保护”这一课当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两张图片,一个是没有隐私的生活,处处都有摄像头环绕,一个是重视隐私权力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隐私权的重要性,感受失去权力的危害,再提出有关“你遇到有人泄露你的隐私时该怎样做”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树立学生尊重他人权力、保护自身安全的思想,提升学生对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三、结语综上所述,在当前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当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主要课程之一,背负着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初中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以及接班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构建符合初中生认知的特色教学课程,以此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容,并且能够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通过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成果,为我国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奠定相关的基础。参考文献:[1]夏从亚.新时代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究 — —评《“立体交互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20(04).[2]吴帆,张文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仪式向度考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08).[3]周华选.基于情景教学法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责编 张 欣)Guanli德育管理Deyu86万方数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