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青团大会上讲话心得4篇

来源:讲话稿 发布时间:2022-09-09 11:05:04 点击:

在共青团大会上讲话心得4篇

在共青团大会上讲话心得篇1

  作为青年,我们是祖国的新鲜血液,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作为共青团员,我们是青年中的引领者,要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奋斗,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中。时代将历史的重担放在我们的肩膀,我们更应该不负使命,勇于担当,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奋斗”的国之栋梁。我们要志存高远,胸怀大志,将自己的理想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坚定理想信念,勇敢向上攀,自觉担当责任,明白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勇于自我革命,深刻理解人生万事需自为,在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建团一百周年。新时代的舞台无比广阔,新时代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人正逢其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我们要扎实提升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党同心,跟党奋斗,拿出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伟大复兴的澎湃春潮。

在共青团大会上讲话心得篇2

 

在共青团大会上讲话心得篇3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100年来,青年的身影活跃在每一次影响国家民族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里,从“雷锋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从中国女排到中国飞人,中国青年在各个领域为国家民族的解放斗争、发展进步和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力量。青年者,国之魂,青年强则中国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有理想、有担当,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理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汗水与力量。

  在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年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员应充分响应号召,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当中,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也必将踔厉奋发,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使命,培养自身专业能力和本领,努力学习,坚定信念,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同时,也祝愿亲爱的共青团永远朝气蓬勃,祝愿中国青年永远奋发有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自五四运动起,我国青年开始觉醒,革命先烈们在各历史时期英勇献身,不断奉献。如今,我们青年从先列们手中接过了接力棒,传承革命精神。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的后备军,党旗所指即为团旗所向。我们青年定当紧跟党的号召,发挥青年“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的奋斗热情,在新时代不断展现青春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作为青年,我们应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秉持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主动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在共青团大会上讲话心得篇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作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中国青年,我是无比自豪与幸运的。一百年前,革命先者,挑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担子,在泥泞黑暗中摸索,劈荆斩棘换来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青年者为国家之魂,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青年人都是国家的希望,我们青年团干部应将团史党史刻于心中,坦坦荡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领导团员时要严于律己,关心团员思想。我们青年科研学子,应该踏实做好研究,国家所需国家所指即为研究所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脚踏实地探索理学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做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恰逢百年正青春,奋楫扬帆正当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会坚定理想信念、紧跟党走,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不忘初心、勇毅前行,将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为建设壮美广西不懈努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争取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贡献青年力量!

  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作为共青团员,我们应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要刻苦学习、锐意创新,要追求政治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目标,不负党和国家的殷切期待。

上一篇:2022年度在县(市、区)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在县政府年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