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
来源: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8-28 16:50:0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读后感 科学性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特征。
这不仅表现在它的内涵的系统性、 全面性,而且表现在它的客观性、 正确性和真理性。
即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 昭示着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真谛。
我们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题的提出到基本框架的形成, 到系统成熟的发展过程, 可以看出, 这一理论之所以具有科学性的鲜明特点, 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在进行理论创造时始终把握三个基点:
一是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走自己的道路。邓小平同志从这一基点上深刻分析中国的国情,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 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他明确提出: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52 页) 这一科学论断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建构这理论的块基石, 成为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 步骤、 重点等发展走向的起点。
二是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不仅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而且提出了如何实践的途径和检验的科学标准。
他提出的许多新的思想、 新的理论观点, 都是在试验和实践的检验中总结出来的, 而且是在反复实践、 反复探索中不断完善、 不断深化的。
比如, 改革开放思想, 就是通过深圳、 珠海等特区的试验逐步趋于成熟的。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这些年改革开放的实践、 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的产物。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思想, 也是科学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大势和总结我国十多年改革开放、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必然结论。
三是始终坚持总结过去, 认真吸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国际社会主义事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很注意以历史为借鉴, 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 对错误的加以纠正, 对扭曲的加以匡正, 对不完善的加以补充, 从而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向正确的轨道, 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课题。
比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等, 都是在对历史经验教训的
反思中, 概括抽象出来的。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充满了求实开拓的科学精神, 是深刻分析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结果, 是深刻总结国内国际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正反经验教训的结果, 是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不断认识、 不断总结的结果, 因而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的强大思想武器。
实践性主要指理论的具体性和对现实的指导性。善于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把蓝图变成现实, 把理论原则变成具体的方针政策, 这既是邓小平同志的高超领导艺术风格,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显著特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不仅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而且有鲜明的实践特点; 不仅是一个开创理论新境界的范畴, 而且是一个指导新实践的范畴。这就使这一理论成为我们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总钥匙。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 我体会主要表现为:
一、 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规律性的认识, 而且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
同时, 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根本任务、 战略步骤、 发展动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政治保证和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依靠力量等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构想和办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破了坚冰, 开辟了航道, 指明了方向。
二、 不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总体设计, 而且具体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 方针、政策。
我们只要系统地研读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的著作, 从纵向和横向方面回顾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实践过程, 就能清晰地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思路和发展脉络, 就好象一个宏伟的工程, 既有蓝图, 又有具体实施方案, 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相互关联的体系。
比如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下, 提出了“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 的战略目标, 提出了“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的基本方针。
比如, 在深化改革上, 提出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全面改革的思想。
在经济体制改革上, 坚持以农村改革为起点, 以
大中型企业改革为关键,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总目标, 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 在政治体制改革上, 着眼于提高效能, 发展生产力, 进行政企分开,明确职能, 等等。
在各个领域的改革方面, 也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方针政策。
从而, 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以此为基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成龙配套、 相互衔接, 指引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三、 不仅已成为亿万群众的伟大实践, 而且还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立足基础是党和人民的崭新实践。
它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经为亿万群众所掌握, 就会变成巨大的精神力量, 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十多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逐步拓展和深化, 这一理论本身也必将在不断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更趋于深刻和完整, 从而达到成熟。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时期的光辉旗帜和科学指南。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