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策研究调查报告(通用版)(全文)
来源: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2-09-24 13:55:05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策研究调查报告(通用版)(全文),供大家参考。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策研究调查报告(通用版)
自去年11月我市获批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发展机遇,以产业“四区”为载体,以10大产业建链、延链、强链、补链为重点,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和营商环境方面下功夫,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9月底,我市引进省外境内资金增长xx.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xx区省级签约项目开工率超过xx%,位居全省第一,发挥了“领头雁”作用。根据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我们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边推进、边调研,结合我市实际,作了一些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地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李克强总理指出,由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既是趋势,也符合经济规律。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自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8〕号)以来,国家先后设立了8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分别为: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0.1)、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0.10)、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1.2)、xx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2.10)、湖北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2.12)、江西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3.6)、晋陕豫黄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4.3)、xx湘南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8.11)。各示范区在推进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与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注重夯实承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均注重以园区为主的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基本上做到了让转移企业“拎包入住”,让员工安居乐业。特别是在海关、口岸、检验检疫、仓储物流、综合保税等平台建设方面,均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如郴市市口岸纳入港澳陆路跨境快速通关改革试点城市,实现与广东口岸、香港口岸无缝对接,郴市到香港全程运输时间缩短为4小时,每辆直通车单次可节省费用800多元,减少压夜费2000元。
(二)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对接承接产业转移。比如荆市市依托水产品、油茶籽产量全国市市排名第一、粮食产量全国排名靠前的优势,积极承接农副食品加工业,承接效果很好。2018年荆市市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491家,实现加工业产值979.2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有4家主营业务收入进入全国500强,形成了粮食加工、油脂加工、水产加工、禽畜加工、生物饲料、酿酒及果蔬饮品等农副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宣城市利用紧邻长三角优势,紧盯沪苏浙城市扩张而引发的开发区转移机遇,加强跨区联动,推进合作共建承接,区域内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与沪苏浙园区签订共建协议,由宣城市(县区)政府与合作开发区域的市(县区)政府共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展管理服务。永市市利用快递单和快递包装袋的产业优势,加快关联企业引进,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快递单和快递包装袋生产基地。
(三)注重利用主导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立足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承接。比如,芜湖市根据各县区不同的资源特点,明确2-3个产业承接重点,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在己入驻的企业中,特色产业占到80%以上,产值占到90%左右。池市市突出主导产业集群招商,对国内外行业前十位龙头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制定产业招商路线图,锁定重点产业集聚区域开展专题招商,锁定重点目标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荆市市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招商,2018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较2016年增长11.5倍,成为湖北省除武汉之外最大电子产业基地;成为湖北省除武汉、襄阳之外的第三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永市市围绕长丰汽车,吸引5家配套企业落户,汽车产值超过130亿元。
(四)注重突出重大项目。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围绕本地区重大项目,积极推行产业链承接。如合肥市围绕总投资175亿元的京东方六代线项目,大力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承接招商,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合肥市成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强的平板显示基地之一。安庆市借助中石化8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推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上海华谊集团合作建设化工新材料基地,与中石化合作共建了辛醇和煤制氨项目,通过央企资源推动承接产业转移。
(五)注重开展以商招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商会、企业及中介作用,开展以商招商,承接产业转移。郴市市与广东省家具协会合作,建设xx(广东)家居智能制造产业园,预计总投资200亿元,已有100多家企业签约,15家企业开工建设。铜陵市加强与全国台企联合作,引导台商电子信息、光电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向铜陵有序转移,建设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示范区。
(六)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均成立了以书记或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推进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对引进项目实行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考核内容,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力的推进了项目快速落地。比如,永市市年产能达10亿元的贵德光电产业园,从签约开工到投产仅150天。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的宣城、芜湖、合肥加入G60上海、嘉兴、杭市、金华、苏市、湖市科创走廊,9个城市实行审批事项“一网通办”,以前安徽企业到上海办理营业执照,需要来回奔波半个月,现在不出门便可以一键搞定。
二、认清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短板
我市是全国第8个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政策叠加优势和基础条件,必须扬长避短,发挥好比较优势,补齐突出短板,努力使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实现后来居上、后发赶超。
(一)具有政策叠加优势。我市是******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在享受国家普惠政策的同时,还享受精准扶贫、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东西部扶贫协作、xx地区开发等方面优惠政策。同时,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开展产业投资合作、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稳步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发起设立民营银行、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500强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等政策。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x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投资、招商、财税、土地、金融、电力、平台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明确了xx条支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产业发展xx条优惠政策,制定了落实省政府若干政策的xx条配套政策。我市与其他承接产业转移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政策叠加优势。
(二)具有一定基础条件。我市自然资源禀赋独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比较完善,区域内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即将形成,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极为富集,生态文化旅游品牌众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氮化锰基地,中国最大的微细球形铝粉基地,发展绿色矿业潜力巨大;我市拥有全球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中国最大的椪柑、百合基地,是中国“黄金茶”之乡和全国优质烟叶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潜力巨大;我市人力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达xxx万人,常年务工人数xx万人,与发达地区相比,劳动力成本较低;我市建成了x个省级工业园区(高新区、经开区)、x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成标准厂房xxx多万平米,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园区基础;随着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之高铁机场即将建成通车通航,我市区位条件将进一步凸显;“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智慧xx建设应用处在全省前列,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具有较好发展来势。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精心谋划包装项目,建立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库,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长株潭、济南等重点地区,加强宣传推介,上下联动,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来势较好。和过去相比,今年招商引资的主动性、积极性、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我市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引进省外境内招商引资项目xxx个,合同引资xxx亿元,到位资金xx亿元,增长xx.7%。譬如,今年4月,我市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贸易洽谈周,共签约项目xx个,引资xxx.3亿元,其中合同项目xx个、引资xx亿元,合同引资创历史新高。9月,参加天津举办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精准对接现场会,全省共有xx个项目我市就有x个、x个项目现场签约我市有x个,项目个数和签约数在全省占比较高。10月,我市组织举办了2019xx市(北京)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推介会,与京津冀地区多个企业签约合同项目20个,总投资xxx.2亿元,合同引资xxx.6亿元。
总体来看,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才刚刚起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近一年的推进情况看,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
(一)思想解放不够。少数部门、县市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不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我市承接产业转移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高,还是用传统思维和老一套看事情,想问题,特别是对招商引资存在偏见,错误地认为招商引资是花拳绣腿,是走秀作秀,没有实际作用,是形式主义。这些人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自己不懂,自己不做事,还乱发议论,扰乱视听。这些人既不愿意主动“走出去”,也不愿意大胆“引进来”,坐到家里“守株待兔”,被动地等客商、等项目、等投资,思想观念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差距很大。
(二)研究不深不透。部分地区和部门对产业转移发展趋势研究不深,没有从国际、国内、市内的发展大势,没有从全国、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局,区域竞争的激励态势中,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势和方向;对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研究不透,没有深入研究国省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导致部分优惠政策没有及时落地,更没有用好用足用活;对产业转移地区和产业研究不清,视野狭窄,既不了解产业转出地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产业平台和产业转出方向,也不了解产业转出地的企业意愿和需求,承接产业转移缺乏针对性,比较粗放,效果不好。
(三)主动对接不够。少数部门对接承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多数时候是被市委、市政府推着走、赶着走,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既没有主动对接的愿望和信心,也没有主动对接的方案和行动,大多是走一步看一步,领导催一下动一下。组织参加重大招商活动不力,特别是少数部门、县市“一把手”主动深入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开展对接不够,没有实现常态化,对接效果还不够理想。缺乏“盯关跟”精神,跟踪服务不到位。
(四)承接能力不足。从园区承载空间来看,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开发面积占规划面积的比重近xx%,加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以及科技服务、产业扶持等配套服务滞后,企业入驻和项目落地有一定困难。从营商环境来看,纵向比我市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发达地区及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要求比还有较大差距,“放管服”改革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少数部门服务企业意识不强,服务效能不高,工作作风不实,企业的获得感还有待提高。
(五)要素保障不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比较突出,很多企业从银行融资的年利率在10%左右,企业流动资金普遍困难。电力体制改革还没有推到位,企业用电成本仍然偏高,特别是部分企业反映“先交费后使用”的结算方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加重了企业负担。物流方面,由于我市缺乏现代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货物运送、保管、配送等费用远远高于发达地区。还有,企业用工难矛盾突出,特别是产业工人和高科技人才缺乏,对企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深度调整的攻坚期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转型发展必然伴随着一个阵痛期,我们必须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缩短经济转型的阵痛,有效遏制经济下行势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次机遇,我们新一轮的发展,就不是后发赶超,齐头并进,而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会被周边地区远远的甩到后面去。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锲而不舍地抓好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国家《总体方案》明确了承接产业转移第一阶段目标,即到2020年,初步探索出一批科学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新路径、新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做法,推动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联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与经验,加快与产业转出地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精准对接,确保承接产业项目引得进、接得住、留得下、发展得好。
(一)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抓住产业梯度转移重大机遇,加快实现与产业转出地观念对接。2013年11月,******在xx考察期间,希望xx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这其中,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就是要求xx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上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的重要指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机遇,积极与产业转出地实现思想观念的对接。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对于xx市这样一个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更需要主动对接市外经济,积极开放融入国省发展战略,才能实现从跟着学到齐步走再到引领超越的目标。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速调整,产业跨区域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沿海地区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企业承载能力趋于饱和,需要进行“腾笼换鸟”,纷纷向有潜力的内陆市场重新布局生产力。随着我市“一带一部”区位优势逐渐凸显,区域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我们应牢牢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发展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虚心学习借鉴其它7个示范区的经验,为我所用,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后发赶超。
二是用好用活政策。根据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对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转移企业调查表明,劳力成本、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产业配套、交通与物流成本是企业转移落户的5大主要因素,其中多数涉及到优惠政策。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蕴含着很多政策红利,关键是我们要深入研究政策,积极对接政策,推动政策落实,充分发挥出政策的含金量。我们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优惠政策兑现窗口,要全面兑现政策,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是推动绿色发展。******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绿色发展是示范区建设的价值取向,我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决守住xx的绿水青山,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市通过这几年狠抓10大产业建设,矿业整治整合基本完成,为实现绿色矿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新材料方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氮化锰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微细球形铝粉生产基地;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们应继续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建设低碳循环园区、加强生态环境与环境治理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应乘势而上,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后发优势,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型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速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二)坚持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实现与产业转出地平台对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核心是提升产业园区发展平台,提升承载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加快产业“四区”、基础设施、要素保障三大平台建设,拓展承接空间,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
一是做强产业园区平台。将产业“四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按照布局优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约、产业集中的原则,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内涵式发展,提升园区亩均投资、产值和税收;突出抓好污水处理设施、保障性住房、服务平台等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抓好标准厂房“135工程”升级版,积极推进园区与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的联通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研发、设计、检测、中试、外贸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园区承载能力;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着力建设一批智慧园区,推动园区由单一产业开发向综合配套服务转变、由产业服务平台向创新发展平台延伸,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软着陆”打下坚实基础;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园区第二轮规划,加快推动“赋权强园、以园兴工”改革和扩区调规,积极推进xx经开区、吉首经开区和泸溪高新区打捆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加快园区升级提质;理顺园区管理体制,鼓励探索园区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服务市场化模式,采取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资本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大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以文旅融合发展为总抓手,加快国家高等级旅游景区创建和旅游公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A级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以凤凰古城、老司城、里耶古城、矮寨大桥四大旅游黄金板块为主的精品旅游景区。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以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龙头,加快农业产业标准园、精品园、示范园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一批基础好、质量高、效益好、辐射带动广、产业承接能力强的农业特色园区品牌。大力推进商贸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商贸综合体、公路铁路机场物流园区、仓储冷链、农村电子商务等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二是做强基础设施平台。突出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重点抓好交通、能源、物流、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逐渐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交通方面,加快张吉怀高铁、xx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善多层级乡村交通网络,推进园区与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的联通项目建设,加快建成通达全国主要经济区、对接周边省(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能源方面,加快大xx天然气长输管网(市内段)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重点加快园区配售电平台建设和农网改造,提升各园区供电质量,降低工业用电成本。物流方面,以xx海关开关为契机,打造以铁路货运为核心、公路货运为支持、航空航运为补充的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体系。信息化方面,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智慧xx建设应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
三是做强要素保障平台。加快构建多元投融资体系,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强化“政-银-企”对接合作,争取更多成长性企业获得银行融资支持。鼓励支持优质企业和市场化转型后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融资。规范发展民间金融,鼓励小额贷款公司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快产业发展基金、担保资金设立,全面落实“无还本续贷、续力贷”等贷款政策。强化土地保障,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用地需求,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对属于我市优先发展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相应减少,相关用地手续相应简化。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加大人才培养合作和服务力度,完善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每年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和落户。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帮助企业培养一批实用型、操作型高技能人才。
(三)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深化开放合作,加快实现与产业转出地产业对接。承接产业转移实质上是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按照“招商选资”“招大引强”的思路,以产业招商为主,精准对接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精准对接重点区域。继续保持我市招商引资的良好势头,持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长株潭、成渝地区、济南等重点区域的沟通对接,全面摸清重点区域产业转移的结构、类型和意向,找准承接产业的着力点,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招商。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深化与东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合作,加强与深圳市结对城市的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用好济南产业联盟平台,努力招引更多大企业、大项目落地xx。
二是精准对接重点产业。产业招商必须充分考虑产业转出地的方向意愿和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着力推动产业科学布局、有序承接、错位发展。突出我市的特色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围绕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新能源、矿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及消费品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暨健康养生、商贸物流、现代金融10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构建xx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以富集的文旅资源和品牌为载体,引进优势企业参与我市全域旅游深度开发。以绿色生态、中药材资源为载体,引进优势企业参与我市中医药产业和健康养生产业开发。以绿色富硒有机农业特色产业和“xx湘伴”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为载体,引进优势企业投资我市现代农业及食品加工业。以锰、锌等矿产资源为载体,引进优势企业参与投资我市绿色矿业发展。以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为载体,引进优势企业参与投资我市商贸物流业。以碳化硅、铝粉球、锂电池等产品为载体,引进优势企业参与投资我市电子信息及新材料业。
三是精准对接重点企业。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落户是根本。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国内民营企业500强等大公司、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主动了解其投资方向、投资重点,吸引其在我市建立生产基地,发展配套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坚持走出去,多频次宣传xx的优势资源、优质项目、优惠政策,多引进客商到xx考察调研,多回合洽谈推进项目合作。大力推广以商招商、以情招商,通过本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客商的言传身教吸引外来投资。发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整体包装、整体招商,重点引进产业上下游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关联程度大、经济效益好的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充分动员亲情、乡情招商,在“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上取得新成效。
(四)坚持以项目工作为中心,推介优势优质项目,加快实现与产业转出地项目对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关键要有一批大项目落地,并不断发展壮大,实现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产业政策和特色资源,包装策划一批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在绿色矿业领域,瞄准高端产业、关联产业包装策划项目;在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围绕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包装策划项目;在农业特色产业领域,突出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策划项目。围绕园区,包装策划产业项目,重点包装策划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贸物流等符合园区定位的产业项目。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保证项目包装策划质量,编制统一的招商引资项目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提高项目的精准度和透明度。
二是抓好项目推介洽谈。高度重视项目推介,大胆走出去,组织和参加在重点区域举办的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广泛宣传推介项目,推介我市的区位、资源、产业及配套、政策等多方面优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广泛接触,与企业家广交朋友,想方设法推介项目、推介xx,吸引他们来xx投资兴业。
三是推动项目落地投产。突出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对跟踪洽谈的项目抓好推进签约,签约的项目抓好落地开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用“店小二”和“保姆式”服务,让项目提速,让客商满意。特别是对今年以来在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活动周、国家发改委组织在天津举行的产业转移对接会、北京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等活动上签约的项目,多密度点对点做好跟踪回访,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对没有签约的潜在客商和重大项目,进行详细筛查,紧盯不放,努力寻找承接点和合作机会。同时,特别做好已经落地的项目和客商的后续服务,让客商在我市放心、安心、舒心发展。
(五)坚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洼地,实现与产业转出地体制机制对接。优化营商环境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重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浓厚氛围,打造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洼地。
一是强化协调推进机制。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按照我市示范区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发挥职能职责作用,细化职能分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调度示范区建设工作,压紧压实示范区建设工作责任,建立科学的推进落实机制,确保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是强化环境保障机制。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推动我市营商环境与发达地区对接看齐,走在全省前列。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完善、调整、发布“三清单一”目录,按照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导则优化政务服务,规范市、县、乡、村的服务事项,进一步规范权力下放事项。按照“五全五办五公开”的要求,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帮代办”改革,进一步缩减企业开办时间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组建市、县两级“帮代办”队伍,将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项目的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经营许可、工程建设等各项审批业务纳入代办内容,提供优质高效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各类市场主体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深入推进智慧xx建设,打通“数据壁垒”,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厚待投资者、成就企业家,主动为投资者着想,及时为投资者排忧解难,做到尊商重商、热情服务。
三是强化工作落实机制。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的执行评估机制,定期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评估,每年组织一次考评验收,实行奖优罚劣,强化激励和约束。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督促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作进度。实行行政问责制,严肃查处行政慢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切实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着力改善治安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真正让外来投资者“投资放心、工作舒心、生活安心”。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