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舆情分析报告【精选推荐】
来源: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2-07-21 13:00:03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舆情分析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疫情舆情分析报告:
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
简介:2020 年 6 月 11 日,在北京连续 56 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的时间点,西城区首次通报了一名 52 岁的本地确诊病例,迅速引起全国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复发的高度警惕。相关部门对 6 月 11 日至 14 日期间北京新增本地确诊病例 79 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们的行动轨迹均涉及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信息随即引发舆论对北京疫情风险、农产品安全、病毒溯源等问题的关注和热议,各类话题的涌现共同促使北京疫情相关舆情量于6月15日达到最高峰。
一、 北京疫情波及范围
截至 7 月 1 日 24 时,相关确诊病例共 357 例,此次疫情波及了除北京市以外的河北省、辽宁省、天津市、浙江省、四川省及河南省 6 个省市。其中河北省受影响最严重,期间连续 10 天出现了与北京关联的新增确诊病例。
6 月 11 日 0 时至 7 月 1 日 24 时,北京市累计报告 329 例确诊病例,其中从发现第 1 例至发现第 100 例仅用了 5 天,对比年初疫情时前100 例用了 11 天,北京市的检测筛查速度有了大幅提升。从此次北京疫情确诊病例的辖区分布来看,丰台区确诊病例最多,为 224 例,占总病例数 68.1%;其次是大兴区,有 65 例,占 19.8%;海淀区 18例,占了 5.5%。(注:以上数据来自国家及各省市地区卫健委官网)
二、 北京官方防控时间轴
三、疫情热度趋势
2020 年 6 月 11 日,北京在连续 56 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后,再次通报了一名 52 岁的西城区确诊病例,根据患者自述,其近 2 周无出京史、无外来人员密切接触史,这让北京的疫情警报再次拉响。
6 月 12 日,丰台区通报的确诊病例和西城区病例的行动轨迹均涉及新发地批发市场,让舆论迅速关联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的武汉海鲜市场,“新发地批发市场是北京新冠肺炎疫情源头之地”的言论开始在舆论场传播。6 月 13 日至 14 日,北京新增确诊病例均有新发地批发市场关联史,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担忧北京疫情不可控的恐慌感;加之在新发地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北京主要商超企业连夜下架三文鱼,让公众对三文鱼的恐慌与焦虑感迅速攀升,舆论场上围绕“三文鱼或为新冠病毒宿主”的讨论也让“生鲜是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源头”的观点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外,北京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表示“新冠病毒是从欧洲方向传来,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这一重大发现迅速吸引舆论转向关注“基因测序来自欧洲意味着什么”“病毒具体是从欧洲哪个国家的哪座城市传播到了北京”等方面。
事件相关舆情量于 6 月 15 日到达顶峰,主要原因如下: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明确表示“现在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三文鱼就是北京疫情传播源头”“北京疫情明确不是原发于北京,而是由其他地方带到北京”,这在大大消除公众对于三文鱼误解的同时,也让警醒所有城市注意防控国外新冠病毒高感染率的讨论量明显
增长;2.辽宁、河北、四川 3 省出现北京确诊关联病例,公众纷纷担忧这是全国将出现多点暴发新冠疫情的危险信号,多地相继将北京市纳入管控范围,来自北京的人员均需隔离;3.微博平台传播的一则信息称“支付宝提供数据锁定新发地 35 万人”,引发一定范围的舆论争议,尽管支付宝第一时间发声辟谣,但听信谣言、指责支付宝“没有职业操守”“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6 月 21 日,受“大兴区百事公司 8 人确诊 480 人隔离”“北京新增 2个高风险地区”“北京协和建成核酸采样方舱”等信息影响,相关舆情量出现一定波动。由于北京疫情在相关单位快速处置与精准管控下,北京新增确诊病例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亦明显消退,但受新冠病毒疫苗尚未研制成功、国外疫情蔓延态势愈演愈烈、北京新增病例数尚未清零等因素的影响,北京疫情舆情的“长尾效应”逐渐显现,致使事件舆情周期明显拉长。
四、舆论场聚焦
4.1 武汉前车之鉴+北京雷霆防控,让“相信北京不会成为第二个武汉”的声量稳居舆论主流 武汉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出现了信息披露不及时、医疗资源被挤兑、核酸检测能力跟不上等诸多明显问题,公众依然记得武汉官宣“未见人传人,疫情可防可控”严重延误了疫情防控时机;反观当下的北京,疫情反弹后迅速应对:即日通报即日隔离、一天内锁定新发地、两天内大数据追踪活动轨迹并细化升级地区风险等级、三天内稳定物资供应、一周内重调应急响应、两周内极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堪称一波“迅速响应”“强力应对”“雷霆防控”的典范。尽管受全国 6 个省份出现北京确诊关联病例、北京疫情传播源头尚未精准定位等事件的影响,引发了一定范围的舆论恐慌,主要观点是担忧北京疫情将引发全国多点暴发疫情的态势,但是有了武汉疫情的前车之鉴,北京对部署各级应对措施已了然于胸,加之北京汇集着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助推各项防控举措的成效及时、客观、透明的呈现于公众面前,这让“相信北京不会成为第二个武汉”的声量稳稳占据着网络的舆论主流。
4.2 北京疫情的三大“灵魂拷问”,问题核心折射出城市管理问题
从北京疫情出现反弹,到北京市委官宣“当前首都疫情形势趋稳向好”,网民积累了一波针对北京疫情的“灵魂拷问”:疑问 1:疫情反弹的暴发地为何是北京?自 2020 年 3 月以来,在国内疫情传播链已经切断、各地新增病例逐渐清零的情况下,北京突然出现一例来源不明的本土病例,让社会各界费解病毒为何卷土重来;疑问 2:疫情反弹为何是在中国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全世界均处于疫情泛滥的时机?中国,作为所谓“最早暴发疫情”的国家,现在却“一枝独秀”实现了疫情的可防可控,堪称全球抗疫教科书,这个时间节点出现疫情反弹让“境外恶意投毒”等阴谋论有了滋生的空间,比如:拥有400 多万粉丝的大 V@占豪在微话题#进口三文鱼切割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下评论“是不是敌人故意投毒”,这种不理性的言论极易引发不利于北京疫情防控的恐慌情绪;疑问 3:疫情反弹为何又是在海鲜
市场?中国第一波疫情暴发地是湖北武汉最大的海鲜市场——华南海鲜市场,北京这一波疫情暴发地又位于北京最大的生鲜批发市场——新发地海鲜市场,海鲜市场为何是新冠疫情的常发地成为公众探究的热点,有的观点认为以新发地为代表的海鲜市场环境脏乱差背后,折射出城市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不成熟,有的观点认为是北京大部分市民防疫意识松懈,让新冠病毒钻了空子,选择了最大的海鲜市场作为最佳传播途径。
北京疫情的传播出现两个显著特点:1.基本集中在一个点暴发,或者以一个点为主而不是分散性暴发。北京疫情先是集中在新发地批发市场暴发,再传播到全市相关区域,北京市其他地区甚至外地的全部病例几乎都来自这个农产品批发市场;2.疫情暴发集中点的传染基本上是群体性感染,或者需群体性隔离观察,人数多而且集中。不难发现,这些特点直击疫情暴发的核心,不仅暴露了北京批发市场脏乱差方面的问题,更折射出北京城市管理存在疏漏。部分网民甚至认为北京疫情的“真凶”是北京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不负责任或者责任不到位。
4.3《新京报》报道疫情出现“导向错误”,遭各方舆论狠批 近日有网民举报《新京报》旗下影音媒体微博账号@新京报我们视频,在部分报道尤其是涉北京疫情的报道中存在“导向错误”“断章取义”“混淆视听”等明显问题,严重扰乱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社会影响恶劣。关于北京疫情病毒来源报道方面,《新京报》在对中疾控首席专家吴尊友解答新发地新冠病毒的来源的报道中出现重大纰漏,《新发地新冠病毒来自欧洲?吴尊友:病毒基本与此前一致》的标题和吴尊
友本人的表述“此次病毒不像北京两个月以前出现病毒的毒株,更像欧洲的”,意思完全不一致。经多方核查情况属实后,网信办第一时间下令新浪微博依规依约对“新京报我们视频”禁言处置,共青团中央官微更是发声对其公开点名批评。关于北京新发地咽拭子样本测试事件的报道方面,《人民日报》的报道内容为“共采集核酸样本 8186件,截止目前,5803 份咽拭子样本的检测均为阴性”,反观《新京报》的报道内容直接删掉“截止目前”这四个字,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检测结果全部出炉,甚至致使部分网民进一步推断除阴性之外的样本均为阳性,这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关于李兰娟院士对病毒可存活时间的报道方面,《新京报》的报道称“新冠病毒零下二十度可存活二十年”,反观李兰娟院士的本意是想说明冷冻冷藏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是较长的。对于《新京报》这种明显颠倒黑白的报道,网民们批评到“报道别人挖不到料,占据不一样的市场,和官媒叫板才是《新京报》最擅长的事”。同时,网民更是起底《新京报》报道的黑历史,发现其“乱带节奏”的现象并不罕见,甚至存在公然造谣的“前科”。舆论呼吁针对《新京报》屡次报道失实的情况,严惩相关负责人,切勿让其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公众道德底线。
4.4 媒体的涉疫报道频繁“翻车”,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方媒体的丰富报道和信息传播成为公众科学防护、应对疫情的主要窗口,尤其是正面宣传防疫抗疫的感人故事和人物更是对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北京疫情期间,一些正面报道频繁“翻车”造成了一定范围的负面影响:第一类,“温情
报道”煽情效果引公众反感。以“北京一护士给市民核酸检测采样时中暑晕倒”“检测人员身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为了孩子跪地工作”“一位轮班下来的医生脱下防护服全身都湿透了”的报道为例,舆论纷纷表示“心疼在如此恶劣环境下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公众单纯向其致敬对疫情的反馈毫无裨益,重要的是政府可以切实改善防疫一线的工作环境;第二类,报道涉及的专业解读不到位。以“北京 46人咽拭子阳性”的报道为例,“澎湃新闻”“凤凰网”等多家媒体均积极参与报道,但引发了以@嵩老思为代表的网民发声吐槽,称在今年疫情信息环境的笼罩下,大多数人看到“阳性”这两个字眼都会不寒而栗,然而没有一家媒体完整地在报道中以专业角度解释“咽拭子”是什么,“咽拭子阳性”又意味着什么,那么这种报道只会适得其反,大大增加公众内心的不确定性。
五、舆情启示与反思 (一)农产品可追溯问题:完善“信息链”阻断疫情“传播链” 此次疫情中,有关部门汲取了 2020 年年初疫情的防控经验,及时响应、迅速动员、高效落实防疫政策,有效的遏止了局部地区的疫情反弹,北京市政府的反应力和执行力之强可见一斑。
但另一方面,此次疫情与年初疫情又有些许不同,仍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北京市疾控中心研究员杨鹏表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目前无法确定病毒到底怎么来的,有可能是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或者进入市场的人通过分泌物进行传播。”由此可见,除了“人传人”传播链之外,附着于农
产品、案板等物体媒介亦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但与迅速得到控制的人际传播链相比,商品信息链尤其是食品安全信息链的不完善致使病毒溯源陷入了瓶颈,同时也为北京疫情防控埋下了风险。
对此,建议各级农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吸取本次疫情的教训,加大力度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完善全国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保障食品安全可溯源,以信息链铸造防控疫情“安全链”。
(二)常态防疫工作要点:精准防控、保障防控,实现市场“双稳定” 全国上下经过近半年时间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使当前国内疫情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控制,全社会工作重心已向恢复经济民生转移。与此同时,国外疫情仍持续蔓延,国内疫情防范工作趋于常态化,复发风险潜藏于全国各地。各地要做好准备,学习总结北京应对此次突发疫情的宝贵经验,既要在思想上重视疫情不放松,也要行动上制定预案早响应,还要反思此次防疫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漏洞,并将科学、有效的防疫举措层层落实到位,以实现在尽可能不影响市场和民生稳定的前提下,严格保障地方防疫安全。
具体而言,一方面,因地制宜,分类布控。由此次北京疫情可知,低温、人流密集的环境是病毒生存、传播的温床,因而在各地的常态化防疫工作中,可提前依据人员流动、空间密度等病毒传播的影响因素,评判城市中各类公共场所的风险系数,并据此实施不同的防控策略,实现差异化、精准、灵活的防控部署。其中,尤其要盯紧并抓好农贸市场、超市、餐馆、食堂、食品企业以及各类医疗机构等重要场所和
关键节点的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居安思危,制定预案。尽管已有较丰富的防疫经验,但基于当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仍不充分,使得预判下次疫情复发的地点、情形存在较大未知系数。因而,其他地区或城市有必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疫情可能复发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
(三)媒体报道失实问题:提高“专业性”降低舆论“信息熵” 北京发生此次疫情以来,网络舆论空间整体上较为有序,未出现重大负面舆情。一方面,就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而言,与武汉疫情爆发初期相比,北京卫健委第一时间准确通报了首例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并迅速落实了一系列防控举措,从而先谣言一步拿下了引领舆论的主动权,同时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为后续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就谣言治理的效果而言,此次疫情期间亦有了明显改善,尽管舆论场仍出现了“网传北京多条高速公路封闭”“北京地铁为防疫情卸掉座椅”等制造紧张氛围的谣言,但相关主体及时澄清与辟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亦有效减轻了谣言对公众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媒体专家基于不确定事实作出报道或判断起了反效果,不但没有帮助公众了解疫情、减少恐慌,反而导致了信息“熵增”,甚至引起了舆论的负面情绪。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归湖南蚁坊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