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上教学启示和建议(全文完整)

来源: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2022-07-12 16:15:03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期间网上教学启示和建议(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疫情期间网上教学启示和建议(全文完整)

 

 疫情期间网上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内容摘要】:在复课后,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反思整理了这次全国范围的网上教学中的利弊,网上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网上课程对常规课堂教学内容的启示;网上教学对常规课堂教学关注点的启示;网上教学管理对传统教学教育效果管理的启示;基 于当前背景网上教学的发展建议。网上教育的目标,一方面是提高我国整体人力资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可及性,缩小地区和城乡间教育差异, 从而减小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本不平等。利于我们科学改进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网上教学

  教学关注

  教育效果

  发展建议

  今年年初,全国诸多省市网上“开学”,超过 1 亿中小学生在线迎来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一时间,直播上课的相关话题霸屏微博、百度。对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注达到了空前高度,更有行业人士表示, “这是教育信息化的历史性时刻”。然而直播授课火爆的同时,“上网课的尴尬”也登上热搜。不少老师更表达了对直播课后学习进度管理、网上教学与教务衔接等实操环节的担忧。“疫情必然会过去,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其实刚刚起步”。随着《教育信息化 2.0》、《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推出,全日制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快车道。智慧校园甚至被纳入很多省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核

 心环节之一。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更让学校真切感受到了信息化的迫切性。据媒体报道,某在线直播教学服务商的用户需求从 1 月 22 日就开始爆发,比 1 月上旬跃增 10 倍;某在线课堂工具仅一天就有千余新用户注册。诸多教育信息化的上市公司更是股价逆势大幅增长。

 火爆背后,各类问题却也见诸报端。很多课程在依托 QQ 群、微信群、甚至一些以游戏、娱乐为主的平台进行直播,“打 call、送火箭”抢过了上课的“风头”。一些老教师不擅操作,静音讲了一节课。生物等课程因“敏感词”而无奈“下播”。即使专业的教育直播平台,在大流量的冲击下,迟缓、卡顿、系统崩溃都成了家常便饭。原本严肃认真的教学场景却沦为抖音段子手的包袱素材。下播后,更大的烦恼等着老师们。在 QQ 群里做直播,在微信群里布置功课,拿画图软件批改学生上传的作业,还要接待家长不时的电话、微信询问。这样的三头六臂成为许多老师这几日的常态,不仅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如何将现阶段的内容与正式复课后的教学相衔接更是难题。

 一、网上教学模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启示

  本次全国性的网上教学模式大概有如下几种:网上直播课堂(如学习方法课、焦点问题课,由名师录制,同级部不限班级使用)、网络点播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电视视频学习、网上辅导答疑(互动式集中回答学生疑惑或问题)。纵观几种线上教学模式我们会发现,它们都具有可重复性,即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它们分工明确,既有方法指导,又有知识突破:更重

 要的是具有反馈功能和释疑纠错功能。

  当前常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类似作业课,教师仅做指导)娇正反馈课(作业、试卷讲评课)为主,缺乏微视频助学(便于有问题学生回看研究),针对学生问题的专题反馈、矫正课型更是缺乏。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微课使用力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课堂时间分配,加大教师课堂辅导、反馈、矫正的时间、力度,(学会比学完更重要)同时要有释疑解惑的专门课节,目前教师的随堂答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时间过短,导致学生大量疑惑“胎死腹中”,日积月累,导致两极分化。

 二、网上课程对现实教学内容的启示

  本次网上教学课程内容丰富,有利用疫情进行生命教育的课程, 有根据孩子居家情况进行心理辅导的课程,有学习方法指导、智力开发兴趣培育、家庭作业交流反馈的课程,当然也有纯粹是“网上补课” (内容新授、习题训练)的课程,课程的多样性满足了学生多种需求, 逐渐向回归教育本真的目标靠近。而在学校常规教学中,大多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为主,生命教育课程、心理辅导课程、智趣开发和方法指导课程等相对薄弱,这次网上教学应该说是对常规课程的一次很好的补课。

 这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课程开设一定要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应试教育”作怪,部分学校平常“只顾中考高考,不顾学生需要”,学校课程畸形发展。本次疫情中,不少学校将新授课、

 习题评讲课,甚至考试从学校搬到了学生家里,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暴露了不少学校日常课程“单一、狭隘”的问题。而那些课程理念正确,“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学校,在这一次网上教学中如鱼得水,应对自如。二是课程内容一定要“以生为本”。本次疫情线上授课,许多学校和一线教师首先想到了学生学习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而考虑学生可能需要的课程内容,由此,我们应该想到, 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出发,不能“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应从学生能够接受哪些课程内容出发, 换位思考,尊重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网上教学对教学关注点的启示

  本次网上教学在教师直播讲授、学习问题答疑、作业矫正反馈的同时,出现聚焦“疫情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以“产品”为核心的自主学习、基于网络平台的自组织合作学习和家校互通式学习。虽然平时很多学校也有校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任务或问题驱动式学习,但在实施中,常常“水分较多”,或走上了“曲解他用”,而对一些现代教学方式,如项目性学习、对话性学习也是昙花一现,缺少可持续性。

 这启示我们,一要真正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网上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地听、记、做、评……教师需要应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需要设计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驱动式任务,需要把学习自主权更多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实践、反馈和思考,这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和习惯,如时间管理、信息检索、及时提问等。二要加大课堂多维互动、情感交流。这次网上教学,能否交互反

 馈、临场交流,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老师们应清醒认识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和学习共同体建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更多的交互机会,采用多维对话策略,加强情感交流,才能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三要高度重视“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在学习设计上,应对学习目标、内容、形式产出、评价都做出明确的安排。学习任务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学习活动设计,应该梯级式上升,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完成学习任务,不能仅布置任务, 不指导解决问题的路径。教师在教学设计应该有明确的嵌入式评价设计,以学生表现性评价为主,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通过互动对话、学生互评,加大学习性评价力度。

 四、网上教学对教育效果管理的启示

  本次学生在家网上学习,学校和教师均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控感”,教师无法“长臂管辖”,家长管理又难以到位,个别学生自律性较弱 ············· 充分暴露了“学习管理”问题,为此,不少学校出台了 “管理办法”、“评价规则”、“学习指南”,以加强教学管理力度,保障教学效果。

 在我们常规教学中,管理学习、组织学习这些理念已经出现了多年,教师也有“三分教、七分管”的实践体会,然而,教学管理还处在类似“班级行政管理”层面,没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中更加明确和精准实施。今后的常规教学,学校应加大教育效果管理,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指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并及时收集数据、系统分

 析教学状况,实时指导和纠偏。教师则应根据授课内容,准备对应的练习、课后任务,用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做出反馈,针对本班学生吸收不足的情况,及时做出辅导、答疑、补差等;同时,要做好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做好学生学习监督和反馈工作。

 本次网上教学,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应急举措,多数学校及老师仓促上阵,准备不足,社会上也出现了较大的争议,甚至有反对和抵制的声音,这是正常的情况,关键是我们要通过这次全国性“网上教学” 实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次网上教学为契机,提炼经验, 改进不足,为复课后的常规教育教学带来机制上、理念上、策略上的积极变化,这或许是我们教育界在抗击疫情中的重大收获之一。

 五、基于当前形势网上教学的发展建议

  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家庭对人力资本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信息化、数字化产业正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 网上教学必然是长期发展趋势和选择。但是,要真正有效、切实地实现由教育信息化提高人力资本红利,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相关观念的改变,以及切实有效政策的配套完善。以下是本人基于现有研究、微观数据统计和现实观察,所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就短期而言,首先,注意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

 在推行网上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群体要有的放矢、分类推行。例如,针对农村地区或网络不发达地区,尽量减少使用直播形式的在线授课,可更多考虑使用现有高质量资源,尤其推荐其使

 用国家、教育部或相关平台统一提供的,由优质教师统一录播的课程。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村地区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农村网速等带来的不便,此外更可保证课程质量,也节约成本。

 其次,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对学业基础较差、家庭背景较弱的学生以及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加强家校沟通, 确保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三,推荐大部分学校统一直接使用现有平台优质课程,而非强制教师单独制作课程。对少数高水平学校,可鼓励部分教师自愿进行在线授课或制作录播。

  就长期而言,第一,各省一级教育部门可考虑统一制作义务教育阶段各课程的教学视频,组织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统一录制。事实上, 现有研究所发现的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大部分正是来自其带来的更优质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第二,继续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教育部门和学校需鼓励和督促家长和学生更多将互联网应用于学习和工作,而非只用于娱乐和社交,利用快速的不断推进的信息化促进人力资本的提高。第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群体。

  在本文作者看来,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一方面是提高我国整体人力资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技术,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可及性,缩小地区和城乡间教育差异,从而减小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相关政策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这一点, 特别要谨防教育信息化可能导致的不平等加剧等问题。

 参考文献(文中引):

 1. 搜狐·育——国内·教育篇。

 2. 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改革。

 3. 陕西省教育厅官网——市县教育栏目。

 4. 《中小学电教》吉林省教育厅

 。

 5. 《榆林教育研究》榆林市教育局。

 6.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省教育厅《落实教育信 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

上一篇:疫情对教育信息化启示
下一篇:新冠疫情对未来教育启示(2022年)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3 - 2018 老骥文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骥文库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